台湾长庚医院癫痫-台湾长庚医院整形外科
搞懂药物分级 确保孕期安全用药
不论是已怀孕或正准备怀孕的女性,错误使用药物都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了解药物的安全分级制度,才能避免「孕妇吃药、胎儿受害」的憾事发生! 怀孕用药马虎不得 常有人对孕妇说:「一人吃,两人补」,但提到用药,若是孕妈咪用错了药,很可能变成「孕妇吃药、胎儿受害」。林口长庚医院妇产部黄尚玉医师表示,门诊中经常有孕妈咪询问:「之前还不知道怀孕的时候有吃过感冒药,会不会对宝宝造成不良影响?」、「怀孕时如果生病,是不是不能吃药啊?」这显示大多数的孕妈咪都知道怀孕期间不能乱吃药,却又对于孕期用药安全一知半解。 孕妇之所以特别需要遵守用药安全原则,乃是因为大部分药物会经由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严重可能造成胎儿心脏系统、神经系统、脑部、五官、四肢的伤害或畸形,黄尚玉医师提醒,怀孕中以及有怀孕打算的妇女,因病就诊时一定要事先告知医师,请医师诊断后开立适合的药物,并且确实遵守医嘱用药,切勿私自购买成药,或服用来路不明的药物。 孕妈咪有疑虑,可将曾吃过的药物交给妇产科医师或药师判断。 第一孕期不当用药危害大 黄尚玉医师说明,怀孕前三个月是胚胎构造形成的关键时期,胎儿会在这个阶段逐渐发育出头、手、脚、器官、神经等重要器官,当胎儿经胎盘吸收到孕妈咪所服用的药品,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生长迟滞或神经管缺陷,造成的危险性最大;除此之外,在怀孕期间都须注意用药安全,任何用药都须经由医师或药师评估效益及风险! 未知怀孕误服药物,该怎么办? 黄尚玉医师表示,受精卵在着床之后,才会开始跟母体血液产生物质交流,如果是在着床前服药,通常不用太担心,若孕妈咪有任何疑虑,可将曾吃过的药物交给妇产科医师或药师判断,若发现致畸胎机率或者对胎儿伤害较大时,医师会与准爸爸、准妈妈共同讨论是否中止妊娠。 不过黄尚玉医师从医至今,尚未遇过在未知怀孕时误服药物而需中止妊娠的案例,原因其一是孕妇所服用的药物多以感冒药为主,此类药物对胎儿影响不大;其二,若服用的药物伤害性较大,胚胎通常会自然淘汰,若能持续发育到测出心跳的阶段,代表胎儿已通过药物的考验。 认识怀孕用药风险分级 台湾目前对于怀孕用药的分级标准,主要是参考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所制定的「怀孕用药风险分级」,依药物实验及临床诊疗资料,将药物对胎儿造成的危险程度区分为A、B、C、D、X五级。 药物分级定义 分级 定义 安全评估 A 经人体临床试验显示,于怀孕第一期及后三期无证据显示该药物对胎儿有伤害的可能性。 安全。 B 经动物实验未显示对胎儿有危险,但缺乏孕妇的实验资料;或者,经动物实验虽然对胎儿有不良反应,但人体临床实验无法证实对怀孕初期及后期的胎儿有不良反应。 可能安全。 C 经动物实验证实对胎儿有危害,但缺乏孕妇的实验资料;对动物及孕妇均无研究资料,无法排除危险性。 除非治疗效益大于潜在风险,否则应避免使用。 D 经人体实验证实该药物对胎儿具有危险性,但在孕妇有致命危险,或无法以其他较安全的药物有效控制病情时,仍可短期使用。 避免使用,于特殊情况可短期使用。 X 对动物及人类的研究均证实会导致胎儿异常,对已受孕或有可能受孕的妇女皆禁止使用。 有致畸胎性,孕妇绝对禁止使用。 药物分级争议 虽然大部分药品都有标示出怀孕用药安全等级,怀孕用药对胎儿是否有伤害以及伤害程度轻重,仍属机率问题,单从分级来看,貌似安全性为A>B>C>D>X,但实际上还是要参考药物的性质、剂量、服药时间长短、哪一孕程服用、毒性强弱、胎盘的渗透性以及胎儿对药物的反应等因素。 目前除了已证实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X级药物外,绝大多数的药物都无法给予绝对安全或危险的答案,原因是对孕妇的人体实验执行较困难。黄尚玉医师表示,虽然理论上孕妇用药应以A、B级药物为优先,但仍须考量治愈本益比,如果控制母体病情的利益大于可能胎儿造成的伤害,还是可以酌情使用C、D级的药物。 孕妇用药首重安全,内服、外用皆须小心 「怀孕期间生病了到底该不该吃药?」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困扰著许多孕妈咪,大多数人会选择为了腹中的宝宝而强忍病情不吃药,但黄尚玉医师表示,怀孕期间固然以不吃药为最佳原则,若是病情一直未愈,反而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建议孕妈咪生病了还是要找医师予以治疗,以免加重病情。 常见孕期疾病 感冒 孕妈咪在怀孕期间最常发生的是感冒问题,感冒久未治愈不但会影响孕妈咪本身的生活以及情绪,也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且可能因为感冒病毒侵入范围扩大,对胎儿造成影响,因此不可轻忽病情。 黄尚玉医师指出,一般医师开立的感冒药物为症状用药,例如:解热、止痛用普拿疼,鼻塞用抗组织胺,这些药物通常在B、C等级以内,只要掌握服用时间及剂量,对胎儿并不会产生危害。 细菌感染 罹患细菌性感染疾病,如:急性中耳炎、鼻窦炎、细菌性肺炎、牙痛,需施以适当且足量的抗生素治疗,医师给予孕妈咪的药物通常是A级的盘尼西林,如果孕妈咪对此有过敏或不适症状,则会选择B级安全抗生素,至于磺胺类、四环霉素、氯霉素因分属危险性较高的C、D级药物,目前禁止孕妇服用。 皮肤搔痒 怀孕期间因体质改变,许多孕妈咪都有皮肤搔痒的困扰,如果搔痒已严重影响生活,医生会开立B级的抗生素及类固醇合并使用,大约服用3天即可缓解不适症状。 外用药物也有使用风险 凡是标榜有治疗效果的药物,不论是口服还是外用,使用不当都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孕妈咪千万不要以为只是使用在皮肤上就不会发生问题,怀孕期间任何用药都须经过专业医药人员的评估后才可使用。 黄尚玉医师指出,常用于治疗青春痘的药物,如:A酸、水杨酸、四环霉素,属于X级药物,有致畸胎风险,是孕妈咪必须禁用的危险药物;此外,许多酸痛软膏及贴布中常见Diclofenac成分(俗称「粉圆」)的止痛药,可能会导致怀孕后期的胎儿动脉导管提早闭合,有造成胎儿缺氧及新生儿肺高压的危险,孕妈咪亦不可使用。 孕妇吃止痛药,宝宝恐过动?! 近来有一则新闻指出,医生常开立给孕妇服用的TYLENOL止痛药,可能阻断胎儿脑部发育的荷尔蒙分泌,造成日后有注意力不足的过动儿症状。黄尚玉医师指出,这是一项于1950-2002年在丹麦所做的研究,研究中有56%的孕妇在怀孕期间曾经服用TYLENOL止痛药,其中约30%生下的宝宝患有严重过动症,较一般人高出7%的机率。 黄尚玉医师表示,这项研究并非人体试验结果,还需要其他研究来支持此理论,且需考量其中是否有成药滥用的问题,以及是否为药物服用时间过长、服用剂量过高所造成,因此一般民众不须过于恐慌。 非知不可的怀孕用药须知 孕妈咪不当服用或涂抹药物时,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黄尚玉医师提醒,除了确实遵循医嘱用药,对于任何药物应抱持「多查、多听、多问」的原则,避免盲目用药! 孕妇用药5 大提醒 1. 经医师或药师评估再用药 已经怀孕以及有怀孕计画的妇女,就诊时务必告知怀孕的事实,请医师评估病情的需要,开立合适的温和药物。 2. 确实遵照医师指示服药 因生病而需要用药时,一定要确实按照医师的指示服用药物,自行增量、减量、不按时服药或擅自停药都是非常危险的行为;除了口服及注射药物外,任何皮肤外用药、塞剂、滴剂都须经过医师指示再使用。 3. 避免自行服用成药 市售成药的成分较为复杂,一般民众单从药品说明可能无法确实了解是否对胎儿有害,若有用药需求,建议就医请医师、药师评估用药。 4. 谨慎服用中药及营养食品 许多孕妈咪在怀孕期间会服用中药或营养食品补充营养,在不当服用的情况下,仍有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服用中药前,应先请合格的中医师诊断,不可听信偏方自行到中药房抓药;补充维他命及矿物质之使用剂量不可超出每日所需,否则仍有害处。 5. 善用药袋资讯 就诊后拿到药袋,应先检视药品种类、数量及用法;用药时先看清楚所有的用药指示再服用;用药后若出现副作用,应依照药袋指示处理或咨询医药人员;病愈后可保留药袋一段时间,当未预期怀孕或有怀孕计画时,可做为用药咨询的依据。 长期服药的注意事项 黄尚玉医师提到,避免药物伤害胎儿最好的方式,就是有计画的怀孕,特别是部分慢性疾病及遗传疾病无法停止长期用药,例如患有气喘、甲状腺低下、红斑性狼疮、癫痫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由于这类疾病不可贸然停用或增减药物,建议患者应先稳定病情再考虑怀孕计画;当发现意外怀孕,应立即与医师商讨改用更合适的药物。 遇药品副作用危害可申请药害救济 怀孕7个月的简**,某日排尿灼热且疼痛,就医后诊断为膀胱炎,妇产科医师开立了孕期可以服用的抗生素,不料服药后第5天,简**的皮肤出现红疹、搔痒、水泡、破皮及口腔溃疡,回诊后判断可能是药物过敏所引起,医师安排简**住进烧烫伤加护病房接受治疗,住院期间简**顺利生下宝宝。出院后,在医师建议下向「财团法人药害救济基金会」申请药害救济,经审查条件符合后,给付相关医疗费用自付额约9万元。 财团法人药害救济基金表示,只要是正当使用合法药物却发生副作用,造成严重疾病、障碍或亡,即可在药害发生3年内向基金会申请药害救济,以获得即时的帮助。 黄尚玉 学历:长庚大学医学系 现任:林口长庚纪念医院妇产部主治医师 采访撰文/巫晓岚 企画编辑/吴慧敏 咨询/林口长庚纪念医院妇产部主治医师 黄尚玉 资料提供/财团法人药害救济基金会 摄影/小江 *更多内容请参考:婴儿与母亲2014年5月号。mababy/ 订阅健康爱乐活影音频道,阅读健康知识更轻松 加入,天天关注您健康!LINE@ ID:@ : /supply/article/14768/搞懂药物分级 确保孕期安全用药 关键字:孕妇, 药物, 营养食品, 黄尚玉, 长庚大学, 妇产部
癫痫症的睡眠问题处理
界定
癫痫(epilepsy),根据我国古籍记载,有时把它称为“羊痫风”、“猪母癫”、“羊角风”、“羊晕”(闽南语),等等,完全是症状上的描述。因为有些患者在发作中或刚结束时,口中常会发出低沉急促浓浊的声音,极似猪叫,故称为“猪母癫”;有些患者在发作时常会手脚优直似羊头上的双角,故以其形状命名,称为“羊痫风”或“羊角风”;又因病发时常会昏倒,故又称为“羊晕”。以此类推,若年幼病人嗓音尖锐似鸡鸣叫者,则称为“鸡癫”;若发声强而有力似狗吠者,则称“狗癫”;若发作结束时的喘息声酷似跑步时之鼻息者,则称“马癫”;又有发作时手腕极度弯曲,五指并拢直伸,似猴爪一般,称为“猴癫”。其实不论外形如何,都一样是癫痫症。它是突发性脑细胞功能异常所导致的精神疾患。
19世纪末叶,杰克逊医师(HughlingJackson)依生理学给癫痫下定义:“它是用来形容一种脑灰质所发生的、偶然的、突发的、过量的及快速的局部放电的名词。抽筋只是一种症状,它可在各种健康不同的状况下,在各种年龄里,在数不清的状况下发生”(台湾大学医院神经精神科癫痫研究小组,1970)。
癫痫的成因(1)内在的生理心理因素。
癫痫真正的成因,已知它是一种大脑微细功能障碍。综合临床上的研究,下面这些情形都有引发癫痫的可能性:
第一,脑部受伤。这种伤害也许在胎儿时期发生,也许在生产的一瞬间(难产,婴儿卡在阴道中造成缺氧)产生,也可能是各种发炎症的结杲(如脑炎、脑膜炎、麻疹、百日咳、神经性梅毒等),也可能来自严重的头部外伤、脑部肿瘤或循环性障碍的结杲。
第二,身体异常。身体其他器官不正常(如肾脏病、大脑退化性疾患、血管疾患及一些脂质代谢异常等)。
第三,情绪上的困扰。这是因为脑部早已有不正常的部分存在,所以,癫痫常会在情绪不安,烦躁时发生。
(2)外在的情绪因素。
临床显示,绝大部分的癫痫都不需要外界因素来诱发,并不需要什么特别原因,但发现少数患者的发作特别容易被某些因素所诱发,通称为“反射性癫痫”。如:个案被光诱发的称“光反射性癫痫”,被声音所引发的称“声音反射性癫痫”,其他还有如“惊吓性癫痫”(因受到惊吓而发作)、“音乐性癫痫”(因听某些音乐而发作)、“思考性癫痫”(如思考数学题目而容易诱发)、“浸泡热水性癫痫”(洗热水澡或浸泡入澡缸而容易引起发作)、“刷牙性癫痫”(因刷牙时牙刷刺激牙龈而容易引起发作)等,这些都曾在临床出现。据报道,在曰本亦发现打算盘对某些癫痫患者容易诱发,称为“算盘癫痫”。
更不可思议的当推“吃诱性癫痫”,这是在吃的过程中很容易诱发的癫痫。台湾南部一名10岁女童,一曰跟妈妈逛街时,无意间被人碰撞一下,旋即像被点穴似的,全身定住,无法动弹,并不自主地傻笑。妈妈回头看到女儿的模样,还以为女儿是跟她开玩笑,但之后又发生多次同样情形,经高雄长庚医院医生检查证实是“反射性癫痫”。医生指出,这类患者如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触摸,即使摸到衣服,也会呆若木鸡,若触摸动作太大,就会全身抽搐。尚有一名七八个月大的婴儿,一听披头四的音乐就面露痛苦表情、四肢抽筋,癫痫发作。
(3)遗传。
早些时候的研究指出,没有迹象显示癫痫与遗传有关,因为大部分的癫痫患者找不到遗传的家族史。但某些特别型态的癫痫已被证实遗传是一个重要因素,如小孩的失神性小发作、热性痉挛,甚至被发现其致病的基因在第二十及第六对染色体上。关于遗传率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不到5%;也有人说癫痫患者下一代得的几率比一般人高,是11%:1.6%,而在10岁以前患癫痫者,也比10岁以后患者较容易传给下一代(蔡明兰,1992)。
癫痫的发生几率台北荣总癫痫科医师关尚勇(1998)指出,一般癫痫的平均年发率是每10万人中有100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但到60岁以上又增加。若以年龄来分,则4岁以前的婺幼儿年发率最高,每10万人中有268人;40~59岁间则为每10万中有12人;大于60岁者则为毎10万人中有82人。而癫痫患者占总人数为0.5%。
癫痫的类型癫痫依发作形式不同,种类很多,在临床表现上主要有四大类:
(1)大发作(grandmal),又称全身性癫痫(generalizedepilepsy)。多数有先兆,发作前患者有头晕,上腹部不适,恐惧,心慌及感觉(如嗅觉、听觉、视觉)异常、肌肉僵直而倒下去,昏迷,喉头痉挛,发出叫声(如猪、羊叫声),呼吸停顿,面色苍白,瞳孔散大,头和眼转向一侧,牙关紧咬,甚至咬破舌头,口吐白沬,大小便失禁,强烈抽动一两分钟后转入阵挛,肌肉变得一松一紧,数分钟后,就会松弛躺在地上,进入昏睡状态,约半小时或数小时后逐渐清醒。
(2)小发作(petitmal)。小发作是一种良性、典型的失神症,多发生于小孩身上。临床研究发现,小发作的发病年龄一般在5~9岁,3岁以前或15岁以后很少。发作时会突然停止一切动作,眼神发呆、无反应、有时会眨眼睛、双眼直视,躯干前屈、低头,手或颈部会轻微抽动,嘴唇出现吸吮或咀嚼的动作。此时,也因为肌肉会轻度放松,握在手中的东西(如笔、筷子、碗等)可能会掉下来。此种发作时间很短,一般是5~10秒,很少超过30秒。发作次数从每天一两次到400次,大概3~5分钟就会发作一次,所以,这类小朋友在上课时完全无法听讲和做笔记。
此类典型发作于睡眠或清晨将醒时,患童单侧嘴巴有刺痛感,包括舌头、嘴唇、牙龈和脸颊的内侧。发作会侵犯喉咙,导致不清楚、难以理解的言语,因为无法吞咽而唾液增加,并有奇怪的喉音。孩童意识清楚,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无法以适当言语表达。
癫痫失神性发作的小朋友,有10%~40%都有家族性遗传倾向,男女比例大致相
等。它是儿童癫痫最常见的型态之一,几乎占了1/4(黄立同,2000)。
(3)精神运动型癫痫(psychomotortype)。精神运动型癫痫多发作于成年人身上,患者突然意识模糊,往往在工作或睡眠中突然起立、徘徊、奔走,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有时表现出恐惧、愤怒、凭空咀嚼、吞咽等异常行为,发作过后自己完全不知,也没有印象。
(4)杰克逊型癫痫(Jacksoniantype)。这是根据第一位描写此症的神经科医师杰克逊而命名,一般又称“局限性”发作。
患者在发作之初,神智依然清醒,但有一边的腿部、上肢、脸部或躯干会发生抽搐或麻木,然后逐渐扩散至全身大部分地方。到了发作的后期,转成大发作,患者失去知觉。
另外,有人将癫痫症归为原发与继发两大类,这是依患者于脑电图检查有无异常以及假性癫痫和真性癫痫
第一类:原发性癫痫。此类又称功能性癫痫,发病原因尚不明了,往往在儿童期发病,与遗传因素可能有一定关系,脑部检查一般无明显的病理改变。这类患者受各种因素影响,例如,情绪波动、饥饿、发烧、强烈的声光刺激等容易诱发癫痫。
第二类:继发性癫痫。又称器质性癫痫,此类常发生于各种疾病,癫痫发作只是这些疾病的一个症状或后遗症而已。例如,颅内肿瘤、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脑血栓、脑缺血、脑缺氧、脑膜炎、脑寄生虫病、颅脑外伤、尿毒症、血糖过低、血钙减少、维生素B6缺乏等,都可引起癫痫发作。
又有人将可由脑波测得到的发作称为“真性发作”,另一种脑波侦测不到的称为“假性发作”。所以,癫痫有真性发作和假性发作两大类。假性癫痫又称心因性癫痫,是由于心理情绪所导致。
癫痫症对睡眠的影响癫痫发作在睡眠后和觉醒前者称睡眠性癫痫(sleeprelatedepilepsy)。Fere在1890年曾报告他的癫痫患者有2/3在下午6时至早上8时之间发作,尤其是在凌晨2时至5时之间;Gowers在1901年曾报告自己的患者有42%的人只在白天发作,有21%只在晚上发作,而有37%没有特定的发作时间。
众多研究发现,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的癫痫发作增加,在快速眼动睡眠期的癫痫发作减少,原因是神经元在睡眠时对同步化兴奋性突出传入敏感性增强,不同的睡眠期相对于发作间放电,发作阀和神经元的兴奋有不同的影响。癫痫与昼夜生物节律有关,癫痫发作大脑放电具有昼夜倾向,部分癫痫发作常常出现于每天特定时间,由此证明它与生物节律有一定关系。
癫痫与睡眠的关系相互作用,密切相关。癫痫影响睡眠,发作的程度和范围以及发作出现的时间均影响睡眠的质量。虽然患者夜间睡眠总量正常,但睡眠质量下降。同样,睡眠周期也影响癫痫的发作,不规律的睡眠一觉醒周期或睡眠剥夺等睡眠障碍,也可能成为促发癫痫的因素。
夜间癫痫造成的睡眠影响(1)睡眠行为障碍。噩梦、惊叫、遗尿、呼吸暂停是夜间癫痫发作患者常有的行为表现。
(2)心理障碍。研究发现,夜间癫痫患者中不乏存在心理问题,一方面与患者的素质、性格有关,另一方面,各种压力刺激确能使癫痫发作。此外,患者由于长期受癫痫纠缠,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自卑感,情绪忧郁。再者,担心时刻不能预期的发作带来的危险,妨害正常生活,失去很多社会活动机会,不免带来失落感,加之社会、家庭不良刺激等均可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因而造成失眠及睡眠失调等问题。
处理建议(1)癫痫患者有严重的心理障碍,进行心理治疗尤为重要,行为治疗须靠患者自己的努力及家人甚至周遭的人给予适时必要的协助。
(2)癫痫患者特别需要有充足的睡眠,晚上不可熬夜,养成每天按时上床睡觉,次晨按时起床的良好睡眠习惯,以免因睡眠不足而导致癫痫发作。中午的午睡也不宜少。睡姿应忌俯卧,尤其是夜间发作频繁的儿童,以防万一因俯睡而招致窒息。
(3)癫痫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须遵照医师指导,切勿擅自停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