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金匮要略》

胡希恕医案集锦-胡希恕辩证治疗癫痫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论一首 脉证五十四条 方十六首)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者愈。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经候不匀,冷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郁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

......

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甘草小麦大枣汤、小青龙汤、泻心汤、温经汤、土瓜根散、旋复花汤、胶姜汤、大黄甘遂汤、抵当汤、矾石丸、红蓝花酒、当归芍药散、小建中汤、肾气丸、蛇床子散、狼牙汤、膏发煎、小儿疳虫蚀齿方。

......

甘麦大枣汤,成药为 脑乐静

原文: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原方:甘草三两? 小麦 一升? 大枣十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

注:

《类聚方广义》:痫症狂症,因平素忧郁无聊,夜夜不眠,发则恶寒发热,战傈错语,心神恍惚,居不安席,酸泣不已者。

汤一笑:关于甘麦大枣汤中的“小麦”

百度贴吧 名师与名方:汉代1升=300-350克。

临床上我常使用60-100克,甘草大枣半量。

原文是用6升水,如果小麦只140克,6升水就太多了。

如果是300克,水量刚刚好。

医案:

玄真子:姓名,性别,年龄;毛永良之女,两个月

2 住址,回访电话;[陕]洛南县王岭乡东岭村0914-7577932

3 症状与体征;夜啼不止,昼则安睡二十余日

4 辅助检查;无

5 诊断或临时诊断;夜啼症

6 汉方或唐方;甘麦大枣汤

7 效果之评价;电话回访,一付啼减,再付愈

r109:用甘麦大枣汤治疗“疑似抑郁症”有十多例了,效果迅捷而明确。

? 最近一例。徐女,27岁。因怀孕后周身难受,六神不安,后发展至频繁呕吐,满腹游走性疼痛,坐卧不宁且沉默寡言,无法耐受。于苏南上海多处求医无果,无奈之下于孕7月时引产终止妊娠。

? 看她的各处病历,唯一明确的是胆囊结石0.8厘米,中西医专家都建议切除胆囊后再怀孕生产,故休养3月后来诊。微创切除胆囊后第二天,又出现前述症状,家属惊慌异常。观察病人,不能饮食,进食即吐,不愿下床不愿平卧,只是埋头叹息,时时欠伸,坐在床上双手不停摩挲双下肢,单调地重复动作,问其所苦,不能说清。予甘麦大枣汤(方:甘草6、浮小麦30、大枣10枚。药房无淮小麦,甘草不肯超量),一剂即明显改善,能少量进食,并与家人交流,三剂后完全恢复正常。家属都感到很神奇,也对日后怀孕生产重燃了希望和信心。

? 关于此方解读,个人认为《经方100首》009阐述十分到位,精确而生动详尽,足以指导临床。

紫云小鱼:我刚满月的小儿夜寐不深易醒爱哭,睡1小时左右就醒来,哭闹,白天也是一样,几个大人都被他弄得疲惫不堪。虽然前几天就有所发觉,喂食了小儿七星茶,但结果却越来越重。

小儿老爱打哈欠,想睡却无法深寐,这个跟仲景伤寒论中的藏躁证非常相像。对比以前看过娄医师的《我的中医人生》中治疗小儿夜晚爱哭的经验,灯芯草和黄金煮水治疗热症,而甘麦大枣汤治疗寒热不明显的症状。甘麦大枣汤就是仲景治疗脏躁的经方,由甘草小麦大枣组成,全是食物,远比七星茶的复杂成分来的安全。我儿寒热不明显啊,正合用此方,甘草10克浮小麦40克大枣10个,母子一起喝。小儿其实也没喝多少一天80毫升左右,效果却非同凡响,马上就安静下来,可以深寐,带起来轻松多了。

经方就是经方,覆杯则愈。为了巩固,后来又去买了1剂,3块多钱。结果连带我也受惠,真是全家都可喝,喝来也安睡到天亮。真不明白,天下有如此好的经方,世人却不用,非要弄出个什么无效的七星茶?!

不要担心小孩不喝此要,虽然没有葡萄糖甜,但也不苦。倪师说,只要孩子有需要,对证的话,多苦的药他都会喝,果然如此!

其实仲景伤寒论中脏躁立此方是对更年期的妇人无故悲伤,善哈欠,喜哭等症状的,看来它的应用范围远不止此。

中西医生:案例一:张姓女患,24岁,业务员,住兰州市(籍贯甘肃庆阳)。2013年5月28日初诊于笔者坐堂药店。诉:左下眼睑发作性跳动一年余,生气、哭泣时多发,跑业务累后也易发作;经常头痛头晕、脖子时痛、月经偏少、情绪很易波动(患者原话:“看电视剧很易悲伤流泪、比常人反应过度”)。起病前曾晕倒过二次。近一年经常服用兰州西关某药店坐堂医所开的虫类中药,每次抓药6、7付,数百元,机器煎药。“服药有效,但不服又无效了”。刻诊可见左下眼睑频频抽动,舌淡红、苔薄,脉弦细缓,体型偏瘦小,面色一般。处予甘麦大枣汤加钩藤:甘草10、浮小麦30、大枣5枚、钩藤12 三剂。患者平时繁忙,大约一月后复诊,言服药有效(患者原话:“效果与虫类药差不多”)、舒服,要求继服原方。

案例二:张姓女患,53岁,退休西医内科医生,住兰州市西关什字。本患者从医二十年,作为笔者同学,近一年时常找己调理身体。2013年7月27日药店接诊。诉:近日咳甚,主要是夜间阵发性剧烈干咳,影响睡眠,感觉咳嗽出自胸部深处;时常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干,胸闷憋气、“痰堵感”、“热感”,手心发热。长年累月情绪不好(家庭生活不愉快),家族有精神疾病史。以前针对胃脘不适、嗳气、不思饮食、消瘦等用过疏肝和胃丸、大黄蛰虫丸、半夏厚朴汤之类,有一定效果。体型瘦高,面色暗褐,双目少神,舌淡红、微胖有齿痕、苔薄、尚润,脉略带虚象(具体记不清了)。处予甘麦大枣汤加白芍:甘草10、浮小麦30、大枣5枚、白芍18 三剂。大约一周后复诊,言服药舒服、有效、药物口感也好,此时咳嗽已不作为主诉了。

按语:甘麦大枣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原文:“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甘草三两 小麦一斤 大枣十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矢数道明对本方描述:镇静神经、缓解痉挛。主用于癔病、神经症、小儿夜啼、不眠症、癫痫、躁郁症、笑不止、哈欠频作,胃痉挛、子宫痉挛、痉挛性咳嗽、腹直肌痉挛、脑神经急迫。津村汉方手册描述:体力比较低下,精神兴奋明显,不安,不眠,痉挛等。腹直肌挛急。病种:夜泣、痉挛。邓铁涛:应用甘麦大枣汤治疗心脾虚象、病症特殊又与情志有关的病症,如失眠、 眩晕、妊娠头痛、关节痛(全身蚁走感)、自汗等。另应用于经行情志异常、顽固性神经衰弱、更年期。胡希恕:虚证才用,实证用之睡不着觉。方剂学:脏躁。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甚则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淡红苔少,脉细微数。

学习资料综合总结:日人汉方对本方似乎重视,描述也比较详尽。简而言之,主症为痉挛:情绪或精神痉挛(“喜悲伤欲哭”、癔症、神经症、夜啼等)、躯体痉挛(“数欠伸”、哈欠频作、胃痉挛、子宫痉挛、气管痉挛(咳嗽)、眼睑痉挛等)。报道本方合百合地黄汤用治精分症、抑郁症等情志病。总之,方证必有情志因素

案例一用方眼目是:眼睑肌肉痉挛、发作与情绪有关(生气哭泣时多发)、情绪反应过度(电视剧中情节极易引起悲伤欲哭反应)、体质偏虚(跑业务劳累发作、月经偏少、体型、舌脉等)。甘麦大枣汤方证基本对应,加味钩藤是从后世肝风理论考虑,加上白芍或许更佳。本方一付大约2、3元,与之前大而贵的虫类药处方相比,同样“验”,但“简、便、廉”可谓有霄壤之别。本方基本为药食两用之品,与长期服用大处方贵处方相比,安全性自不用说。

案例二用方眼目是:痉挛性咳嗽(阵发性干咳)、长期情志不调、虚羸。甘麦大枣汤方证也基本对应,加味白芍即合用了芍药甘草汤,有助进一步解痉功效。药后平和舒服有效。

本方药效平和,二例服用后都有舒服、口感佳的体验。可视为健康调理。当今盛行处方药味多、药量重,医者欲炫耀己术、患者图一时之快,实质是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且不说故意大处方贵处方的唯利是图的行为了)。这违背了健康理念。健康是一个贯彻终生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饮食、运动、心理、起居等生活的多方面。医药只是其中环节之一。中医在养生保健方面的优势,不仅应当体现在临证坐镇从容的处方心态,而且还应当建议指导患者健康生活方式,遵循“上工治未病”的古训。

以上二例,没有“效如桴鼓”的灵验,算不上典型病例。只是借此案例即兴发挥一下,将本方方证的学习理解示于同道,供览者指点斧正。(2013-9-20 下午,书于兰州小西湖)

......

土瓜根散

原文: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阴颓肿亦主之)

原方:土瓜根、桂枝、芍药、蟅虫各等分。右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注:水中火:现在的药店已经不办此药。仲景书中的土瓜根指的是葫芦科植物赤瓟 ,而现在淘宝网上卖的土瓜根是葫芦科植物王瓜,这种土瓜根的伪品服用后会导致严重的腹泻,是没有搞清楚仲景的药材基源所致。由于很难买到正品,不得已以赤瓟的种子赤包子代替土瓜根,所以,患者实际用了 赤包子3捣碎 白芍药3 桂枝 3 蟅虫(地鳖)3 黄酒水煎煮服用。土瓜根 神农言其能治疗瘀血月闭,蟅虫(地鳖)更是仲景书中治疗淤血之大有力之神药。

......

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臣亿等校请本无胶姜汤方,想是前妊娠中胶汤)

......

妇人经水闭不利,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

矾石丸方

矾石三分(烧) 杏仁一分

右二味,末之,炼蜜和丸枣核大,内藏中,剧者再内之。

......

红蓝花酒

原文: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原方:红蓝花一两? 上一味,以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未止再服。(疑非仲景方)

注:

赵杰:红蓝花,蓝花瓣,红花芯,中间一根花柱是药用部位。红蓝花就是藏红花,并无堕胎之功效。古人二百毫升酒煎剩一百,但古人清米酒,度数很低,清米酒类似现在的醪糟酒,酿好以后,既有白色稻米粒,也有略白稠的米酒,因为在饮酒时,古人连大米粒一起吞食,所以古人称之吃酒,而不是喝酒,实际是是连吃加喝一起的。古人称麻木痛及莫名不适症称之风,因为米酒度数低,当做一付药顿服,有酒精加快药效。治疗妇科慢性腹痛时常用之,疗效确切,但宫外孕等急腹症是不适合的,生活中,其实我们可以把红蓝花酒做一个保健酒,藏红花比较贵,经济困难者可以用草红花代替,其实也无须讲究许多,平常时白酒放些红花,偶尔饮用几杯,可以治疗女性腹痛,及各种脘腹不适,男士亦可饮,对心脑血管病预防大有益,偏头痛,心绞痛,肠胃炎,都很好,但保健酒不是立马见效,因为用量少,不是红蓝花15克顿服,而是每天用几克,所以用的时间久一点才好,常常饮食,比静脉用预防通血管针好太多,建议有饮酒习惯的时常用之,可以做食疗方,冻疮,痛经,心脑疾病,脉管炎,各种痛麻不适,都是其适用证,用一月以上方效,红花的量,可以按口感来泡制,并无其他禁忌。

......

蛇床子散方 温阴中坐药。

蛇床子仁

右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许,和令相得,如枣大,绵裹内之,自然温。

......

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

狼牙汤方

狼牙三两

右一味,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绵缠筋如茧,浸汤沥明中,日四遍。

......

诸黄,猪膏发煎主之。

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

膏发煎方(见黄疸中)

猪膏发煎方

猪膏半斤 乱发如鸡子大三枚

右二味,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出。

......

小儿疳虫蚀齿方(疑非仲景方)

雄黄 葶苈

右二味,末之,取腊月猪脂,熔以槐枝绵裹头四五枚,占药烙之。

......

你为什么要自学中医?

我是西医,说说我的自学中医经历吧,我本是个西医外科医生,工作2年后发现 开刀 抗炎 不合我的兴趣,机缘巧合,跟师一位老教授(黄继宗)学治疗风湿病的手术(胸导管淋巴液引流术),老师很保守,我算是偷学吧,偷了8年,2013年老师过世了我才有机会主刀 ,当时确实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但经过多年验证,我深深感觉到手术只能取一时之效,对于风湿这种全身性疾病,任何西医的治疗手段都只能取一时之效,单纯的免疫抑制治疗都只有路一条(我接触的病人多是协和湘雅全国著名医院跑遍了的 ,好药贵药都用过,为治病花费几十上百万的也大有人在,晚期的病人虚羸至极,再用免疫抑制剂这类毒药不是速其吗?),中医药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似乎才是唯一的希望。

以前我的治疗小组里也有一位70多岁的中医,据说也算是中医世家的,但他看病不重号脉,开方30味药起步,一张方动辄价格上百 ,但效果甚微,患者也是苦不堪言,我怎忍心将患者交付给这样的中医? 无奈之下,我才越俎代庖,走上了自学中医之路,迄今已有六年。

之前走了不少弯路,因为组里的那位中医前辈告诉我,要想学中医,必须要学好中药,因为当前浙江省里几位有名的中医都是大学里教中药学出身的,他也时常跟我讲某某药止咳,某某药护胃(后来才知道这是典型的西医思路开中药),等系统学完中医的基础理论,中药,方剂, 诊断学这些内容,也很用心的看了 《医学衷中参西录》、《脾胃论》、《医学心悟》以及叶天士,王孟英的一些水,临证也是一头雾水,只会开开四物八珍这些不痛不痒的方子,效果可想而知。一度困惑,一度迷惘,直到有一次,网上百度 眩暝反应时知道了李可,买了他的几本临证要旨,看其医案真如看武侠小说般惊心动魄,才知道中医原来可以发挥这么大的功效,在李可的指引下,一步步接触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最后才回到 伤寒杂病论 这部以前看不懂,也嗤之以鼻的著作上来,历时5年,总算是回归了中医的正道。

学伤寒论的热情几乎是狂热的,王叔和,陈修圆,刘渡舟,胡希恕,郝万山,倪海厦,刘希彦的讲解或精读或囫囵的都看了一遍或数遍,仍是云里雾里,心无定数,后来看了四圣心源,再回头看圆运动,心境似乎有渐渐明晰了些,但总有些将要登堂入室,又有遥不可及的感觉,估计就是传说中的 瓶颈吧。

大致如 雪山飞狐里的阎基学了 胡家刀法的前两页便可大杀四方,我学伤寒论只是学了点皮毛,套用经方也确实见证了中医 一剂知,再剂已,覆杯而愈的神奇功效,说句见笑的话,开刀这么多年,没人送锦旗,开中药这短短数年,诊室里的锦旗墙上都挂不下了。说这些不是显摆我多厉害,而是想告诉大家,伤寒论的神奇,祖宗智慧的神奇,中华文明的神奇!现在网上还有那么多人污蔑中医,妄图消灭中医,这多么令人痛心惋惜!

既然聊开了,就多说一些吧,反正没病人,呵呵!

作为从医16年的西医,因为从事风湿免疫的缘故,这种病人多数合并多种内外科疾病,所以对西医内科外科都算是略知一二的,接触中医以后,才知道西医真的是有意无意的在谋财害命,譬如外科的手术,一切了之,切阑尾,切脾脏,切胆囊,切胃切肠,切肿瘤,完全不顾后果,人类进化了百万年,身上就没有一处是多余的器官!内科的三高,降血压就是扩张血管,降血糖就是胰岛素甚至荒唐的缩胃切肠手术,治肿瘤就是化疗切瘤子,完全不问为什么,人,毕竟不是机器啊!为什么血压高?正如捏扁水管水压会增高,爬坡负重时 汽车 要轰油门一样,有瘀堵,有负荷才会血压高啊?为什么会血糖高,长期厚味膏粱伤了脾的运化功能,导致浊阴不化,才会出现高脂高糖高尿酸这些代谢性疾病啊。为什么长肿瘤,阳化气,阴成形,阳不化阴,才会长出异物,不解决根本问题,只是着眼于切除肿瘤,难道是一个小小的瘤子要了癌症病人的命?

越说越气愤了!种种乱象,已成主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美其名曰专业专科,现在我的科室效益越来越差,只是因为老板知道我的能力才勉强保留,现在老板主要精力都放到老年病上了,病房里住满了8.90岁的老人,接受着“专业”的治疗,睡不着?安眠药!拉肚子?蒙脱石!真阳衰微的病人,每天还在输冰凉的盐水以致漫身水肿,风寒感冒的主任医师起手就是清开灵,这特么到底是在治病还是在害人啊?

至于现在的中医,真的是怒其不争,但不会哀其不幸,从上层讲,学院教育这一层就出了大问题,不重视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这些根本,重点全在英语计算机药理这些末节上面,这样培养出来的中医能有用?从底层看,一是在而今眼目下,中医院中医师如果单凭中医中药,绝对会饿百分之九十,我接触的病人里,在中医院看病大概有百分之九十的不开中药治疗了,全是西医的检查用药!二是病人方面,被西医洗脑的也不少,来看病必说要检查,治病必说要输液,拦都拦不住,昨天一个膀胱炎的老太婆就因为我不给她输液还说要投诉我,哎,一声叹息!

中医的根在民间,因为我的病人散布全国各地,从他们反馈回来的情况看,高手确实不少,我有接触的有两位。(异地的病人多,开中药不能号脉验舌确实苦恼,我通常是建议他们回当地寻觅有能力的中医)。其中一位湖南永州的,脉诊一流,我的一个微信上的病人,断断续续吃了我开的半年中药,效果不好,我推荐她去看了这位医生,这个病人也很有意思,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特别信任我,还真去了,并把看病的过程拍照或是描述给我听了:人山人海,这位医生从凌晨4点开始看到下午三点才轮到她,什么都没问,只是号了脉就开了方,然后就开药了,6付药360(含诊金,每付药里还有10克阿胶!),患者服药后自觉症状改善了不少(至少是比吃我的药有效。后来患者把药方发给我看了,就是温经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肾四味,以前我也给这位患者开过这个方子,因为患者嫌阿胶贵,所以没有坚持,我也没底,后面又换了治疗思路,按下不表)。后来我加了这位医生的微信,他人很好,很热心,给我讲了他凭脉的心得并推荐给我一些书籍,看过确实获益颇多。说这个题外话,心情又有些宽慰了,我不行,但有人能行,中医的种子还在,就有生根发芽的机会!

啰嗦太多了,不说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只好如此,只好如此!

@天风无秀色,往来必珠玑。我是个医生,正规五年制本科毕业的西医大夫。但我却痴迷中医,缘何如此呢?听我从头道来。工作多年以后,我渐渐发现很多疑难杂症西医束手无策,很多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西医更是只能用药维持。遇到瓶颈的我有一段时间曾经很是困惑很是迷茫。机缘巧合之下我开始自学中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药剂学、方剂学,至今还记得郝万山老师讲伤寒论时的样子:他给一个患多年顽疾的患者开了几小包中药,患者拿着药包,满脸困惑:就这些?对!就这些。结果,7副中药下去,多年顽疾从此治愈!也知道了许多中医大家:张仲景、叶天士、王孟英等等,更知道近代名医倪海厦,治病救人出神入化,一剂知,二剂已。 在自学中医的过程中,我也在临床中有意识的运用中西医的思维进行诊疗,稍有成效。这期间我也多方拜师学艺,乐此不疲。我深知祖国中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必须穷尽一生之力去学习、钻研和 探索 。让祖国的精粹造福更多的人。 古人云:世无难治之病,唯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唯有不善代之人。我对此深信不疑。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融会贯通,方得始终!

我也是喜欢学中医,我觉得懂一点总比一窍不通好吧。但是我自己觉得有把握的病才开方下药,没把握的就叫他到医院去。举例一,我有一天回家看到母亲在睡我说你大白天怎么在睡觉呢,她说不舒服浑身无力,我摸了她额头很烫,问她说不咳嗽流涕,有点口干,天气有些热,我看是温热病,属于白虎汤证,于是开了白虎汤加青蒿,到中药铺去煎了药才1元2毛钱,熬好给她喝了小半碗,一会儿她就出汗了,也退烧了就好了,才喝了一次就好了也就不再喝了。举例二,邻居这段时间总是口渴,每天拿个水杯不停的喝,可是还是渴,他在县医院和各家私立医院都看过,吃过很多西药,还是没有效果,来我家串门,我看他很符合张锡纯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里面的消渴证所属方“玉液汤”证,于是给他开了这个方,一剂口渴大减,再剂基本好了,他还是把这副药喝清了才倒掉。他家属说太谢谢你了,他现在完全好了。所以没事的时候看看医书有益无害。(才学的人不要乱开方,你要先学《药性歌括400味》,要熟悉并遵守十八反十九畏所规定的哪些药不能配伍,特别要认准病证所属寒热虚实才不致失误)

自学中医是参加工作后手上有了点钱,经常到书店买一些医学工具书,当时也不是很爱好学加上工作很忙,一直静静地摆放好多年。直到13年得了个一只眼斜视,走路时需要蒙上一只才能走路,那种痛苦折磨我一个多月,后去医院眼科捡查是大脑一根血管压迫到一颗视神经,需要手术,听说第三军医大学脑科做得好,但需要费用四万多,钱不钱都不说头还要挨一刀,当时还是害怕用麻药会给大脑带来不良后果,干脆自己先试着开点中药治治再说,到中医店捡了3付药共78块钱,吃第一付没什么感觉,但吃完第二付时竟能把分散的两条视线重合成一条,敢快煎第三付,谁知忘了看结果烧焦了,实际上只吃了二付药就好了直到今天。

从那时起才想起中医的重要性,而且花费不高又没有痛苦,专和学就开始了。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了自己也为了身边的人,就这样一步步的走到今天。

中医是门学科,深奥而神奇,我记得有一次临近春节一朋友头昏,在市医院连续输了7天药(什么老清素)不见好转,医生说一般输上4/5天就好,你的这个好顽固这么多天不见好!她晚上打电话问我有办法解决不?我说问题不大我一会给你捡付药来,晚上9点钟把药送过去就回来了,近12点钟她打了个电话过来说:你的药哪会这么神,我只喝了一碗头就不昏沉了,而且把好久没拖的地拖了还洗了个澡。只有我自己清楚这付药的功效,在她之前吃好了数十人,所以才敢说问题不大。

还有好多案例这里就不多说了,为了自己为了他人,这是一个学医者的仁德,不要只是为了钱而违背自己学中医的初衷,要有医者的仁德之心,相信中医崇尚科学。

自学中医不仅能治好自己的病,还能保护家人及亲朋好友身体 健康 。

买书的钱才一千几百,治好个感冒,咳嗽才二十几元,去医院弄几十元至千元不等。前段时间家人诉说胸背疼痛,不思饮食,按中医胸痹治疗,执中药五元一剂五剂而痊愈。须是无证,治自己的病不违法吧。

不知医既不慈又不孝。人所贵者是生命,所重者亲情,把至亲生命托付于人是不明智的。何况现在庸医太多,西医太狠。二十年前儿子两岁多头垂腰弯脚软如泥,频频高热,伴有癫痫。西医诊为脑瘫,说生无望,即便是生也是一生累赘,多数人也叫我放弃。因为不舍亲情,归家来便找来巜东医宝鉴》研读,按图索骥,对症定方,历时三年,终于于六岁那样站立起来。其间辛酸不经历者不能体悟。当年现在好了,一如常人,只是女孩太少对象难找。我姑母几年前脑中风术后大虚,电话来说见最后一面,当时举家惶恐,病人更是颤抖的手拉着不放,我顺势号了脉,诊得六脉不乱只是虚弱罢了。于是好言宽慰,几大剂镇阴煎使稳定了。当然还有父亲有癌变的肺水肿,上海中山医院利水药太过,一夜小便十数次且量多,胸部虽宽松,但十来天变成皮包骨,弱不禁风。关键是不能停药,我父亲信专家,最后还是信我,果断停药,独参汤和小青龙汤加减当夜人精神便缓过来,此后便在家调理几月而痊愈。

我本农村人,高中毕业后,跟一老中医学了大约一年,他给我拿了一本《药性歌赋》,一本《中医入门》(薄薄的那种),一本《临症述要》,一本《汤头歌诀》。其余时间就是帮他抓药。那时的我,怎懂得中医之妙,之深,之趣,之精微。强记之,背之,云里雾里,怎识得庐山真面目。幸好,抓了一年左右的药,好多药初步了解了它们的面貌,初识了它们的性味。后来,由于觉得学之无望,便出去打工了。

在打工之余,有时遇到一点小小的病,抱着试试的心态,开一些方子,有些竟然有效果了,于是,出于一探究竟的想法,便买了一些书,有空余时间,便慢慢琢磨开了,但大都只是零散的,碎片的。

只有近年网络发达了,才开始系统学一些东,比如伤寒论>等,开出的方颇有些验效,才觉得望见了中医真正的山门。虽已有四十好几了,但我觉得我似乎年轻了,前方有方向了,有奔头了。

我心中暗暗发誓,即使为了家人的 健康 ,我也应该多学点东西。

19岁上班时接触到单位已经退休的一位中医,当时和这位中医一块干单位派的一个写大字标语的活,期间可能是感冒初期,胃不舒服有呕吐征兆头晕,老中医发现后在我的双腿足三里穴位上按了按,立即头晕及不舒感消失了。从此爱上中医,向老师请教老师给了我一本《中医入门》秦伯未编写的书,经过这么多年学习,现在终于明白了标本关系,明白了如何正确学习中医,明白了中医必须认真学习《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难经》,在后来的学习中了解到许多中医大家像刘渡舟胡希恕蒲辅周施今墨范中林李可倪海厦等等,他们能够一剂知二剂已,甚至有些被西医宣布不治的病人在他们手中也能够药到病除而且病人没有痛苦,更加坚定了学习中医的决心。现在虽然没有什么水平,但医易相通的道理,中医蕴含的中国哲学思想使我处处受益。建议初学中医就从7岁开始背《伤寒论》,一天背一条,一年基本就可以背完。不怕不会用,因为种子种下了,才会有成为树苗成为大树的可能。

我想学中医来着,目前不得其门而入,只能慢慢来。

因为我发现周围太多病人,尤其是亲人常常为病所苦,而西医西药功效不显。

比如孩子长痘没啥好办法,爱人长期胸闷咳嗽也没好办法,父母慢痛爱莫能助,年纪稍长的同事各有各的不适,去年还有三个四十几岁的熟人永久离开了。

由于对西药抗生素耐药,我日常吃中药抵御比较严重的放疗后遗症,也采用适合的保健品增强免疫力。我体质敏感,病情复杂,不易平衡,时常反复,而久病成医,估计可以渐渐入门。

我从初中开始就对中医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当时无心学习文化科,只一心想弄懂中医的各种理论。大概是思想未成熟,思维未开窍,太多专业术语根本看不明白,渐渐的也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重新坚定自学的信念,是因过敏性鼻炎的日夜折磨。多年来看了不少医生,花了不少钱都只能治标不治本,症状得不到改善。一怒之下,就买了一本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来研究,看看能不能从书中获得改善症状的方法。

在一次随手翻阅时,无意中看到一个药方,觉得此方或许可行。于是,就按方抓了三剂,喝完后的确有所改善了。可是也有副作用,就是引起腹泻,还有上火。接着,我就在网上搜索关于这个药方的加减和用量的经验分享,重新作了调整,终于把副作用都解决了。现在,还在坚持使用此方,不过不是经常,偶尔不适之时服用即可。

还有一次,发烧后喉咙里起了个疙瘩,几乎堵住了食道,吞咽困难。脑海里突然想起初中时看到过一个叫“梅核气”的病症,就是如此,隐隐记得有一个药方效果很好。接着,我在网上搜索“梅核气”,终于找到了药方,即刻按方加减抓药。药买回来后我觉得剂量太小,就两剂一起煎。喝完药睡了个午觉,喉咙里的疙瘩就消了,也不痛了。因为效果太好,自己也不相信,后来就买了几包兰花豆吃到喉咙发炎,再用药方加减煎服,果然奏效,才不得不信服。

原来上面的两个药方,都属于“中医十大名方”,出于好奇,我就把这十大名方抄录了一遍,以增加印象。

还有一次放假回家,母亲说感觉身体疲倦,腿酸无力。我看了看她的舌苔,跟她说没什么,就是受了寒,问她是不是吹过空调。她说是的,还吹了很长时间,之后就一直这样,晚上也睡不好。后来我叫她服用了驱寒中成药,就没事了。

因此,我自学中医的理由,一方面是中医真的有用,另一方面是可当作防身之用。值得一提的是,毕竟是自学,只能自己尝试,绝不能行医。别人要是问我,我都只会建议他们去医院看医生。

2020-10-10

真武汤证

一、? 条文

1.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2.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二、方剂组成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三、主证

1. 脉沉: 没什么特征的脉,或者比较弱比较细比较微比较紧或者比较浮大。

2.全身沉重的身体痛。对比:(1)附子汤:背恶寒,身体痛;(2)当归四逆:四肢寒,身体不动不痛,一动就痛;(3)桂枝新加汤:有明确痛点,运动后的那种肌肉酸痛

3. 小便不利: 发汗之后的发烧,感觉到排尿变得比较困难了,小便变得颜色有点白茫茫了。

4.四肢冷,沉重疼痛,腹中痛。对比:(1)真武汤:铅笔芯的肚子,即肚脐上面跟下面最中间一条,有一条筋硬梆梆的,好像肚子有一条铅笔芯埋在里面的感觉。(2)肾气丸:小腹特别的僵硬,就是少腹不仁。

5. 心下悸、头眩,身体水代谢不好。就是水气太多胃有点胀,心跳的时候会顶到,所以心下会悸。

6. 振振欲擗的:(1)见床就想扑过去;(2)小脑平衡失调,没有原因的容易摔跤;(3)平时不喜欢抖腿的人,变得爱抖腿。

7. 对自己的身体的敏感度严重的下滑,真武汤证的发烧就是自己的感觉很钝,不知道自己在发烧。

四、现代临床应用

1. 老年性的水毒肿,高血压真武汤证通常腿上胀水毒肿;

2.慢性肝硬化产生的腹水,用真武汤相当有效

3.减肥,治疗水肥,即水毒肥胖。减肥效果有的人比较快,也有的人几个月才见效果的;

4.真武汤如果吃了上火,肛门热痛,用当归赤豆散来退火;

5. 摄护腺肿大,真武汤也有效。

6、白内障肾气丸比较有效,真武汤在青光眼那边比较有效。

7、脑膜炎的病人发高烧整个人昏厥。

8、帕金森症。

9、真武汤可以扭转各种人类的退化,能够让人恢复年轻。

10、眼睛瞎掉,耳朵聋掉。

真武汤

组成茯苓 芍药 生姜各三两,切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方歌真武名汤镇水寒,扶阳法中有心传,附术苓芍生姜共,肉惕心悸小便难。

功用温阳利水,散寒止痛。

主治少阴病,阳虚水饮不化证。

方解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肾阳、祛寒邪,茯苓、白术健脾利水,导水下行,生姜温散水气,芍药和里,与附子同用,能入阴破结,敛阴和阳。合为温阳利水,散寒止痛之剂。

方证要点

1.阳虚水泛证:以心下悸,头眩,身动,下肢浮肿或痛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素来怕冷,以胸背部尤甚,常常自觉困倦感;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头面、肢体浮肿;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沉或微细无力。胡希恕先生曾对此有高度的概括,“头晕心悸,下肢浮肿或痛,脉沉”。

2.常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肺心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气管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肠炎、肠结核、美尼尔综合征、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胃肠衰弱、慢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质增生等属于脾肾阳虚,水湿内盛者。

3.体质要求:精神萎靡,畏寒肢冷,或浮肿,或腹泻,或小便不利,或心悸震颤,或头晕欲倒等。舌胖大苔滑有齿痕,脉沉无力。大多患有大病重症,重要脏器功能常有损害。

类似方证鉴别

1.真武汤与附子汤:真武汤与附子汤相比,药物只差一味。真武汤以附子与茯苓配伍,附子温阳,茯苓利水,组成温阳利水之剂,主治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诸症。附子汤倍附子、白术,加人参,去生姜,虽仍以附子为君,但以白术为臣,两者配伍,附子温经助阳,白术燥湿健脾,组成祛寒湿之剂,主治寒湿所致的痹证。

2.真武汤与小青龙汤:真武汤治表已解有水气,中外皆寒虚之病也;而小青龙汤治表不解有水气,内外皆寒实之病也。

3.真武汤与苓桂术甘汤:真武汤治疗的是附子证伴水饮者,故眩晕、心悸的同时有恶寒、精神萎靡、脉沉微弱、腹满腹痛、四肢沉重疼痛等;而苓桂术甘汤治桂枝证伴水饮者,故眩晕、心悸的同时有气上冲胸、心下逆满等,且常因精神刺激诱发。

4.真武汤与五苓散:真武汤主治的是少阴水脏阳衰,气化无力而水邪泛滥,主症是眩晕甚至身体站立不稳,心悸,气短,身体困重,四肢沉重疼痛,膝盖以下清冷等;而五苓散主治的是太阳水腑气化失常而水液停蓄,主症是口渴、小便不利、心烦等。真武汤主要解决水代谢的原动力(肾阳温化)的问题(水泵);而五苓散主要解决水液代谢的通路问题,如堵塞、分配不均等(水路)。

原文

1.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插图]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82)

2.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316)

四逆汤

组成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方歌四逆生附老干姜,炙草将将有专长,少阴阳虚肢不暖,吐利烦躁欲寐方。

功用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主治少阴虚寒证。

方解方名四逆者,主治少阴中外皆寒,四肢厥逆也。君以炙甘草之甘温,温养阳气;臣以姜附之辛温,助阳胜寒;甘草得姜、附,鼓肾阳,温中寒,有水中暖土之功;姜、附得甘草,通关节,走四肢,有逐阴回阳之力。肾阳鼓,寒阴消,则阳气外达而脉升,手足温矣。

方证要点

1.少阴虚寒证:以身热恶寒,手足冷,体痛,下利,腹部拘急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四肢厥逆,身体疼痛,恶寒汗出,下利清谷,呕吐,唇指发绀,口鼻气冷,小便清长,舌质淡,舌苔白滑,脉沉微迟弱。

2.常用于伤寒阴证、五脏中寒、前列腺炎、哮喘、感冒、便秘、下利、吐泻病、急性食物中毒、呃逆、心脏衰弱、急性心肌梗、肺源性心脏病、中毒性休克、急性胃肠炎等属于脾肾阳虚,阴寒内盛者。

3.体质要求:形体偏胖,面色多晦暗、苍白或暗黄,精神萎靡,面带倦容,目睛无神或眼泡易浮肿,唇色暗淡干枯,舌质淡胖而暗,多有齿痕,舌苔白(或黑)润或白滑;肌肉松软,按之无力,皮肤多干燥,晨起面多浮肿。平时畏寒喜暖,四肢常冷,尤其以下半身冷为著,易疲倦,好静恶动,大便常稀溏不成形,小便清长,口不干渴,或渴不多饮,或喜热饮等。

类似方证鉴别

1.四逆汤与当归四逆汤:都可治疗下利、厥寒、脉细欲绝者。四逆汤证无汗或全身大汗,脉沉微而迟;当归四逆汤证是其额间必微汗濈濈,脉虽细而浮数。

2.四逆汤与茯苓四逆汤:都可以治疗四肢厥冷。四逆汤证重在阳虚,无水饮内停,故而无心烦及小便不利;而茯苓四逆汤证为阳虚水饮内停,故有心烦、小便不利。

3.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汤证是在四逆汤证的基础上,并见脉微欲绝、面赤咽痛等阴盛格阳之症,比四逆汤证更加严重,有亡阳之虞。

4.四逆汤与四逆散:都可治手足逆冷。四逆汤证是阳虚使阳气不达四肢,故而有畏寒、怕冷等阳虚症;而四逆散证是肝气不舒,阳气被郁而不能达于四肢,故而有胸胁胀满、叹息等肝气郁结症。

原文

1.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29)。

2.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

3.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92)

4.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225)

5.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323)

6.少阴病……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324)

7.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353)

8.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354)

9.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372)

10.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377)

11.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388)

12.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389)

猪苓汤

组成猪苓去皮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碎,各一两

方歌猪苓汤治少阴虚,热与水蓄烦呕居,小便不利口又渴,泽胶猪茯及滑石。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渗湿。

主治邪热伤阴,水热互结证。

方解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水,阿胶滋润养阴,滑石能清热、渗湿利窍,能荡涤六腑而无克伐之弊。合起来清热泻火而不伤阳,利水渗湿而不伤阴。

方证要点

1.阴虚湿热证:以小便不利,或淋痛尿血而渴欲饮水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心烦不得眠,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发热,舌红苔滑,脉浮或浮数。

2.常用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脏结核、肾结石、膀胱结石、膀胱炎、尿道炎、淋疾、尿意频数、排尿痛、子宫出血、肠出血、咯血、血尿、小便不利、肠炎、直肠溃疡、下利、浮肿、痉挛、癫痫、失眠等属于热盛伤阴,水热互结于下焦者。

类似方证鉴别

1.猪苓汤与五苓散:都可以治疗小便不利、渴欲饮水。猪苓汤证属阴虚而水湿内停,必有尿频、尿涩痛、尿短赤之症;而五苓散证病兼表里,水湿较盛,以上冲、汗出、眩晕为特点。

2.猪苓汤与白虎加人参汤:都可以治疗发热,口渴思饮,小便不利。猪苓汤证属阴虚而水湿内停,必有尿频、尿涩痛、尿短赤之症;而白虎加人参汤证为热盛津伤,呈大热、大汗、脉象洪大,绝无水饮停蓄证象。

3.猪苓汤与黄连阿胶汤:都可以治疗心烦不得眠。猪苓汤证属阴虚而水湿内停,必有尿频、尿涩痛、尿短赤之症;而黄连阿胶汤证为心肾不交,阴虚程度较甚,绝无水饮之症。

原文

1.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223)

2.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224)

3.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319)

麻黄细辛附子汤

组成麻黄二两,去节 细辛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方歌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功用温阳解表。

主治太阳少阴两感证。

方解本方是攻表发汗、温经扶阳、散寒之补散兼施剂。仲圣用于治疗发热而又脉沉的感寒证,以附子扶阳,细辛通阳,麻黄解表。少阴病为阳气虚寒证,本不应当发热,若初起而反发热,是兼有表证,故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温阳解表。

方证要点

1.太阳少阴两感证:以恶寒无汗,头痛连脑,咳嗽重,脉沉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恶寒发热,手足冷,时欲寐,恶寒甚,胸满,喘咳,咳痰,头疼身痛,脉沉或沉细。

2.常用于虚人或老人之感冒、流感、支气管炎、肺炎、三叉神经痛、上颚窦炎、风冷头痛、头冷、足冷、寒痰等属于素体阳虚,外感寒邪,太阳少阴两感者。

3.体质要求:体格健壮,但有严重恶寒感和极度疲劳感。面色黄暗,萎靡困倦,无精打采,声音低弱,恶寒,特别是背部怕冷。或头痛,或咽痛,或暴哑,或腰痛,或牙痛,或咳喘,口不渴,痰液清稀。舌淡,苔水滑或白厚,脉沉迟。

类似方证鉴别

1.麻黄细辛附子汤与桂枝加附子汤:同为太阳少阴同病治方。麻黄细辛附子汤证表实里虚,故而无汗;而桂枝加附子汤证表里俱虚,故而自汗。

2.麻黄细辛附子汤与附子汤:都可以治疗身痛、恶寒、脉沉。麻黄细辛附子汤证为太阳少阴两感证,有发热而绝无水湿之症。

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301)

麻黄细辛附子汤

组成麻黄二两,去节 细辛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方歌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功用温阳解表。

主治太阳少阴两感证。

方解本方是攻表发汗、温经扶阳、散寒之补散兼施剂。仲圣用于治疗发热而又脉沉的感寒证,以附子扶阳,细辛通阳,麻黄解表。少阴病为阳气虚寒证,本不应当发热,若初起而反发热,是兼有表证,故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温阳解表。

方证要点

1.太阳少阴两感证:以恶寒无汗,头痛连脑,咳嗽重,脉沉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恶寒发热,手足冷,时欲寐,恶寒甚,胸满,喘咳,咳痰,头疼身痛,脉沉或沉细。

2.常用于虚人或老人之感冒、流感、支气管炎、肺炎、三叉神经痛、上颚窦炎、风冷头痛、头冷、足冷、寒痰等属于素体阳虚,外感寒邪,太阳少阴两感者。

3.体质要求:体格健壮,但有严重恶寒感和极度疲劳感。面色黄暗,萎靡困倦,无精打采,声音低弱,恶寒,特别是背部怕冷。或头痛,或咽痛,或暴哑,或腰痛,或牙痛,或咳喘,口不渴,痰液清稀。舌淡,苔水滑或白厚,脉沉迟。

类似方证鉴别

1.麻黄细辛附子汤与桂枝加附子汤:同为太阳少阴同病治方。麻黄细辛附子汤证表实里虚,故而无汗;而桂枝加附子汤证表里俱虚,故而自汗。

2.麻黄细辛附子汤与附子汤:都可以治疗身痛、恶寒、脉沉。麻黄细辛附子汤证为太阳少阴两感证,有发热而绝无水湿之症。

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301)

黄连阿胶汤

组成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鸡子黄二枚 阿胶三两。一云三挺

方歌黄连阿胶治少阴,烦躁不寐脉数频,舌尖如梅是的候,芩连芍胶黄搅匀。

功用育阴清热,滋阴降火。

主治少阴病,阴虚火旺证。

方解少阴病以但欲寐为提纲,今心中烦不得卧,是但欲寐之病情一变而为心中烦,说明水阴之气不能上交于心火。心烦而不得卧,说明心火之气不能下交于水阴,此是少阴热化之证。方中黄连、黄芩清心火,芍药、阿胶、鸡子黄滋脾肾之阴,使心肾得交,水火既济,则心中烦、不得卧自愈。

方证要点

1.阴虚火旺证:以胸热、烦悸、不得眠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久痢,腹痛下脓血,心中烦,不得眠,身热有汗,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平时畏热喜凉,舌红苔少,脉细数。

2.常用于肺炎、伤寒、麻疹、猩红热、丹毒、脑出血、脑膜炎、癔病、高血压病、精神分裂症、狂躁、吐血、咯血、眼出血、痔出血、血尿、结肠炎、直肠溃疡、小便淋沥、皮肤瘙痒、干癣、皮炎、神经官能症、失眠等属于少阴阴虚火旺者。

3.体质要求:患者形体中等,皮肤白,烦躁身热,失眠多梦,皮肤粗糙伴有脱屑,易出血、质地黏稠,多见皮下紫癜、鼻衄、便血、崩漏等,易口腔溃疡,易关节疼痛。舌质多深红如火呈草莓样,或伴有舌体的糜烂、破溃、裂纹,舌面干而少津,或呈镜面舌或花剥苔,唇红,咽红,脉多细数。

类似方证鉴别

1.黄连阿胶汤与栀子豉汤:都可以治疗虚烦不得眠。栀子豉汤证为邪热结于胸膈,心中懊[插图],或胸中窒,或心中结痛,脉滑数有力等热象较为明显。虽言虚烦,临床并无虚弱之状。

2.黄连阿胶汤与酸枣仁汤:都可以治疗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证属虚劳,应有头目昏痛,口干舌燥,五心烦热,不耐烦劳等症状。

3.黄连阿胶汤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都可以治疗心烦不眠。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为肝郁化火生痰,上扰心神,多兼胸满惊悸,脉象沉弦,或脉上鱼际。

原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303)

附子汤

组成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方歌附子汤治背恶寒,脉沉口和阳气残,参附苓术芍药共,更治妊娠腹如扇。

功用温经扶阳,除湿止痛。

主治少阴病,阳虚身痛证。

方解附子汤参附合用,以峻补元阳之虚;术附合用,以去寒湿之邪;加芍药以监附子之悍。诸药共奏温经扶阳,除湿止痛之功。

方证要点

1.阳虚身痛证:以两寒两痛(一个是手足寒,一个是背恶寒;一个是身体痛,一是骨节痛)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胃虚寒饮,骨节痛,下肢拘急痛而脉沉,身体骨节疼痛,无热恶寒,手足逆冷,口中和,可见心下痞,动悸,浮肿,小便不利,脉沉。

2.常用于感冒、流感、神经痛、风湿病、关节炎、湿疹、荨麻疹、皮炎、下腹冷痛、腹膜炎、肾病、浮肿、腹水、口腔炎、腰冷痛、脑出血、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知觉麻痹、脊柱弯曲、两腿痉挛、吞咽困难、冬季遇冷则手瘙痒、妊娠腹痛等属于阳虚阴盛,水寒浸渍筋脉骨节之间者。

3.临床扩展运用

(1)背恶寒。此方治疗冠心病等属胸阳不振、阴寒内盛所致的“背恶寒”常可获效。临床中,若舌有瘀斑者加红花、丹参、赤芍等活血化瘀之品;四肢发凉加桂枝;气虚者加黄芪,重用参附;夹痰者重用茯苓,加薤白、半夏。

(2)脉沉,手足寒。本方加减治疗外周血管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栓塞、雷诺现象),冻疮见手足寒和脉沉之症者。在治疗雷诺现象时加水蛭、蜈蚣、全蝎等;栓塞变加水蛭、桃仁、红花等;年老体弱者酌加当归、黄芪;肢寒甚者加细辛、桂枝。

(3)骨节痛。此方加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之骨节疼痛,属阳虚寒胜者。上肢重加桂枝;湿重者加苡仁,重用白术30~60g;寒盛者重用炮附子30~45g。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加黄芪、乳香、没药等益气化瘀之品。

(4)腹痛。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有“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周连三先生生前常以本方加减治疗妇人胎胀腹痛,尝谓:“此方为温阳峻剂,附子又为有毒之品,妊娠三四月时要慎用。仲景在妊娠六七月时用附子是因为胎元已成,此时用附子则无坠胎之弊,何况胞宫虚寒,失于温煦,有是证则用是药,有故无殒也。其辨证需严格掌握,主要有腹痛发冷,入夜痛甚,喜按喜暖,小便清长,恶寒身倦,胎胀脉弦,舌淡苔白多津等症,方可以本方加减施治。附子乃扶阳止痛之佳品也。”

类似方证鉴别

1.附子汤与真武汤:附子汤与真武汤相比,药物只差一味。附子汤以附子为君,但以白术为臣,两者配伍,附子温经助阳,白术燥湿健脾,组成祛寒湿之剂,主治寒湿所致的痹证;而真武汤则以附子与茯苓配伍,附子温阳,茯苓利水,组成温阳利水之剂,主治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诸症。实际上附子汤和真武汤,又是对偶统一的一对方子。它们都治疗阳虚,都治疗肾阳虚,一个是阳虚里有寒水,一个是阳虚外有寒湿。临床中,脉象不足者,用附子汤。小便不利者,用真武汤。

2.附子汤与桂枝新加汤:都可以治疗身痛,脉沉迟。桂枝新加汤证为汗后表邪未解而气阴两虚,筋骨失养,必有发热、汗出等营卫不和症状。

3.附子汤与白虎加人参汤:都可以治疗背恶寒。附子汤证是整个背从始至终特别怕冷发冷;而白虎加人参汤证之背恶寒程度较微,出现于热盛大汗之后。

原文

1.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304)

2.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