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按什么穴位

按天突穴治疗癫痫吗-天突按摩手法

 感冒一般都有咳嗽症状,通常我们都选择吃药治疗,不过“是药三分毒”,药吃多了对身体有害,接下来小编给大家介绍咳嗽的中医治疗方法,用穴位按摩来治疗咳嗽,见效快又安全。

(1)咳嗽痰黄

痰黄说明是肺热之证,选择的穴位当然要有泻肺热的作用,鱼际是手太阴肺经的荥穴,少商为手太阴肺经的井穴,两穴都有泻肺热的功效。

注意这两个穴位在刺激时手法一定要重一些,因为轻柔的手法为补,而重刺激的手法则有泻的作用。

鱼际穴位于手掌大鱼际部的中点处,靠近第一掌骨的边缘,点此穴时,拇指要立起用指尖用力点按,更易出现明显的酸胀感。

少商是手太阴肺经的最后一个穴位,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处,掐之可泄肺中之热。由于穴区窄小,不好用力,故改用指甲掐按,疼痛感较其它穴位为甚,甚至会出现灼热痛感,均属正常。除掐按外,还可用三棱针刺血,而刺血的方法还可以治疗咽喉肿痛,特别有趣的是在哪一侧少商刺血,几乎同时,同侧的咽喉疼痛就会明显缓解。

(2)干咳咽痒

干咳或咽痒,往往肺阴不足的表现,治疗时一方面要止咳,另外一方面还要滋阴,前者治标,后者治本,所以列缺与照海两穴合用,就是标本同治的方法了。

列缺是肺经的络穴,功效就是止咳,所以单纯性的咳嗽,没有其他症状时,只按列缺就可以缓解咳嗽的症状了。怎么找这个穴位呢?将两手虎口交叉,手腕要伸直,将食指点在手腕的侧面,可以感觉到食指下面的骨头上有一个明显的纵向裂隙,这里就是列缺穴,名字够形象吧。因列缺位于窄小的骨缝中,所以治疗时需将拇指立起用指尖掐按。每次3-5分钟,每日5-10次。

照海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在五脏的功能中,肺主气司呼吸,而肾主纳气,以引气归元,肾气不足时多有咳、喘等逆气之症。加上列缺与照海两穴都是八脉交会穴,列缺通于任脉,照海通于阴跷脉,而两条奇经又会聚于咽喉处,因此两穴形成了一对儿经典的组合。照海又怎么取呢?沿内踝尖向下循按到内踝的末端,可以感觉到这里有一个明显的骨缝,即为照海穴,用指尖掐按,每次3-5分钟,每日5-10次。

(3)咳嗽痰白

很典型的风寒咳嗽,一般发生在冬天,特点是咳嗽,咽痒,咳痰清稀,痰白稀薄,鼻塞流清涕,舌苔白等,要想防止风寒咳嗽,一定要加强抵御寒气的能力。

低头时,摸到颈后最突起的高骨,在这块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这里是人体所有阳经汇聚之处,阳气聚集。用手掌搓热颈后的大椎穴,以皮肤发热发红这度,帮助振奋阳气,抗御外邪。如果能洗上热水澡,那么就用热水多冲冲这个部位吧,哪怕只用热气腾腾的毛巾晤晤大椎,都能抵御寒气的侵袭。

当然,中医的特色还是在于治未病,与其生病后想办法解决,还不如彻底杜绝疾病的发生。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咳嗽的麻烦,还是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好好爱护你的肺,比任何有效的治疗都要好上千万倍。

咳嗽要按哪个穴位

首先肯定你对穴位的信任,点穴位不仅没有心理负担,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治疗办法----每天一次,每次每穴三分钟。祝你早日康复!!! 人一感冒的时候,往往会伴有咳嗽,体温也会升高。这时大部分人的鼻部、咽喉,眼睛也发痒,其主要表现为频繁打喷嚏和流清鼻涕,有些也出现咽喉发痒、流泪等症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应该及时到医院治疗,假如是夜晚、火车上、澡堂或者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袖手旁观,一定要记住以下几个穴位,进行点穴治疗。

一 曲池 “曲”指屈曲肘关节,取穴时该处呈现一个凹陷,形似浅池,故名曲池。

位置:位于肘横纹头的外端,肘关节挠侧的凹陷处。

主治:咳嗽、热病、头痛、高血压、手臂肿痛、荨麻疹、皮肤瘙痒、月经不调。

二 大椎 “大”指高大,“椎”指脊椎骨。穴在第七颈椎棘突起最高最大处而得名。

位置: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两肩峰连线的中点。

主治:热病、一切头痛、咳嗽、癫痫、脑炎、头闷、出虚汗等。

三 风池 “池”指浅的凹陷处,是风邪窝积的地方,故名风池。

位置: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风府穴凹陷处。

主治:感冒发烧、头痛、目赤痛、近视、鼻塞、高血压、视力模糊。

四 孔最 “孔”通也,“最”极也、第一的意思,为通之极也,故名孔最。

位置:在尺泽与太渊连线的中点再向尺泽方向走一横指。

主治:热病、咽喉肿痛、咳嗽、咳血、肘臂疼痛、气喘、不能屈伸。

按摩中脘的作用与好处 按摩中脘的正确方法

1 按摩中脘的作用与好处

1、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且去眼袋、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的作用;

2、缓解治疗胃痛、腹痛、腹胀、呕逆、纳呆、反胃、食不化、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黄疸、胃扩张等;中脘穴可以缓解肠胃不适,对于出现的胃痛,腹痛还有腹胀等情况有调理的作用。

3、缓解治疗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治疗慢性肝炎等;

4、缓解治疗喘息不止、恶心、痰多、咳喘、失眠、脏躁、癫痫、尸厥、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治疗烧心等。按摩中脘穴还能治疗恶心痰多的问题,对于出现的失眠问题也有改善。

2 按摩中脘的正确方法 传统按摩方法

推揉中脘穴3—5分钟,长期按摩。可以改善黄疸、头痛等。

点击法

两手相对,如果另一只手不方便,用一只手也可以,但是一根手指头的力量很弱,不容易点揉到这个穴位,所以至少要用两个手指头,对于胀气,胃痛,可以点击它,点击它会出现酸痛,随后会出现打嗝,用力要大,坚持一般3—5分钟。

点揉法

伸出双手的食指、中指四根手指,四指并拢,点到中脘穴上,用力向下点,力度以自己能够承受为准,坚持10秒钟,松开,然后再点,再松开,直到症状减轻。

掌揉法

用手掌掌心或掌根,放在中脘穴上,按揉。中医讲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泄,一般是指肚脐周围,此处不必考虑顺逆补泄。

特别提醒:中脘穴孕妇禁止按摩。

3 中脘穴的配伍功效

1、中脘穴配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治失眠、脏躁;配膻中穴、天突穴、丰隆穴治哮喘;

2、中脘穴配梁丘穴、下巨虚穴治急性胃肠炎;

3、中脘穴配肝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公孙穴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配上脘穴、梁门穴(电针20分钟)治胆道蛔虫症;

4、中脘穴配阳池穴、胞门、子宫穴(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

5、中脘穴配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百会穴治胃下垂。

脊柱相关病的诊疗区划分

人体脊柱区带九大诊疗区在人体头颈部、胸腹部的内脏解剖对应部位是内脏疾病规律性的反射部位,也是内脏疾病的诊断治疗部位,即胸腹部九大对应诊疗区。

一、脑病对应诊疗区

1.定位于头顶部帽状腱膜中点,前后左右约6cm区域,该区分布传统俞穴:百会、四神聪穴,故称百会神聪区。

2.局部解剖该区对应大脑功能部位为顶部感觉区。因而为百会神聪区。

3.主要症状脑部病变及脑部相关疾病,如脑血管意外所致的智力障碍,感觉障碍,老年脑萎缩等病症。

4.触诊及相关征象 当脑部病变时,采用单指触诊法,可触及帽状腱膜中点软组织异常改变局部结节、包块、压痛、皮疹等改变。

5.水针刀微创三针法通常应用水针注射、水针刀分离术或留植药磁线,该区采用“十字”留线法,平刺进针,水针刀分离层次在帽状腱膜层。

二、交感病对应诊疗区

1.定位 位于颈前三角区的筋膜区内。上至喉结节水平线,下至胸锁关节中点,外至胸锁乳突肌前缘,构成的倒置三角区。

2.局部解剖 该区与后颈部交感病诊疗区相对应,该区深层主要分布有颈交感神经节的中节及下节,即星状神经节。

颈前三角区的三个角,上部两点为咽喉治疗点,位于甲状软骨上缘,气管与食管间隙左右各一。可用针刀注射、分离,能解除喉返神经及舌咽神经的压迫,治疗急慢性咽炎、喉炎。三角区下角治疗点为气管胸骨间隙,传统经穴为天突穴

3.主要症状 神经官能症、顽固性失眠、慢性咽炎、癫痫、歇斯底里综合征及全身各系统神经功能性疾病。

4.触诊及相关征象采用双指八字触诊法,当该区出现病变时,可触及喉结节肿大,淋巴结肿大、软组织异常改变,局部结节、包块,或甲状腺肿大,压痛;部分可观察到红丘斑、色素沉着等改变。

5.水针刀微创三针法 通常应用水针注射或水针刀分离术,该区为颈前三角区,一般不在此区留植药磁线。针刀不宜向内下方进针,防止伤及气管及主动脉弓。

三、肺病对应诊疗区

1.定位 位于胸前筋膜区中上段,上至胸锁关节中点水平线旁6cm,下至两乳头内缘所构成的正方区。

2.局部解剖 该区深在解剖组织对应肺门处,其后方与背部的肺部诊疗区相对应。

3.主要症状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迁延性肺结核、轻度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

4.触诊及相关征象采用三指动静触诊法,肺部发生疾病时,可触及胸前筋膜增厚,胸小肌或胸大肌肌腱弹拨痛,部分肋软骨处局部隆起,或软组织异常改变,局部结节、包块、压痛;部分可观察到红丘斑、色素沉着等改变。

5.水针刀微创三针法 通常应用水针注射、水针刀分离或留植药磁线在该区主要用于治疗

该区应用水针刀扇形分离法,然后采用“十”字留线法或单行留线法。

四、心病对应诊疗区

1.定位 于胸前筋膜区中下段,两乳头内纵线至剑突根部水平线,以左侧为治疗区。

2.局部解剖 该区与背部的心脏疾病诊疗区相对应,深在结构为心尖部。

3.主要症状 功能性心脏病,心律不齐,类冠心病等心脏系统疾病。

4.触诊及相关征象采用三指动静触诊法,心脏发生疾病时,可触及胸前筋膜区中下段增厚,胸小肌或胸大肌肌腱弹拨痛,部分肋软骨处局部隆起,软组织异常改变,局部结节、包块、压痛、剑突根部触及痛;部分可观察到红丘斑、色素沉着等改变。

5.水针刀微创三针法 通常应用水针注射、水针刀分离或留植药磁线在该区主要用扇形分离法,然后采用“十”字留线法或单行留线法。

五、肝胆病对应诊疗区

1.定位 位于右胸肋筋膜区,由剑突根部至右肋弓下缘尖端,至剑突根上下6cm斜形带状区。

2.局部解剖 右肋弓中点为治疗点即墨菲氏点。该区与背部肝胆病诊疗区相对应,其深在结构为肝脏及胆囊。

3.主要症状 在该区主要治疗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等肝胆系统疾病。

4.触诊及相关征象采用单指呼吸触诊法,肝胆病变时,可触及右胸肋筋膜区增厚,右肋弓中点疼痛明显,软组织异常改变,局部结节、包块;部分可观察到红丘斑、色素沉着等改变。

5.水针刀微创三针法 通常应用水针注射、水针刀分离或留植药磁线,该区应用水针刀扇形分离法,然后采用“十”字留线法或单行留线法。

六、胃病对应诊疗区

1.定位 位于腹前筋膜区上段,由剑突根部与肚脐连线间,外至腹直肌外缘,6cm左右区域。

2.局部解剖 该区与背部胃病诊疗区相对应,其深在结构为食管、贲门部及胃的中上部。

3.主要症状 治疗食道炎、贲门炎、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中下段主要用于治疗胃下垂等多种胃部疾病。

4.触诊及相关征象采用三指呼吸触诊法,胃部出现病变时,可触及腹前筋膜区中上段增厚,腹直肌起点及腱划触及痛或软组织异常改变,局部结节、包块、压痛;部分可观察到红丘斑、色素沉着等改变。

5.水针刀微创三针法 通常应用水针注射、水针刀分离或留植药磁线,采用扇形分离法,然后采用“十”字留线法或单行留线法。

七、肾病对应诊疗区

1.定位 位于腹外筋膜区与腰肋筋膜区交汇处,由肋脊角前下方,腹股沟区后上方,构成6cm左右

的斜形带状区。

2.局部解剖 通常肾、输尿管病变时,可反射在该区。与背部肾脏疾病诊疗区相对应。其内在结构为肾及输尿管。

3.触诊及相关征象采用三指呼吸触诊法,肾脏病变时,可触及腹外筋膜区增厚,患侧肋弓外下方软组织异常改变,局部结节、包块、压痛;部分可观察到红丘斑、色素沉着等改变。

4.水针刀微创三针法 通常应用水针注射、水针刀分离或留植药磁线,在该区主要治疗慢性肾炎、肾及输尿管结石等肾脏及输尿管疾病。

该区应用水针刀扇形分离法,然后采用“十”字留线法或单行留线法。

八、肠病对应诊疗区

1.定位 位于腹外筋膜区中下段,由肚脐与髂前上棘上3cm连线中内三分之一处上下左右6cm的区域内。

2.局部解剖 该区与背部肠道疾病诊疗区相对应,其内在结构为升结肠、降结肠。

3.主要症状 在该区主要治疗慢性肠炎、结肠炎、慢性阑尾炎等肠道系统疾病。

4.触诊及相关征象 采用三指呼吸触诊法,肠道病变时,可触及腹前筋膜区肚脐两侧升、降结肠投影区,或阑尾麦氏点压痛明显,软组织异常改变,局部结节、包块;部分可观察到红丘斑、色素沉着等改变。

5.水针刀微创三针法 通常应用水针注射、水针刀分离或留植药磁线,该区应用水针刀扇形分离法,然后采用“十”字留线法或单行留线法。

九、生殖病对应诊疗区

1.定位 位于腹前筋膜区下段,即下腹部,由肚脐与耻骨结节之间,外至腹股沟区的倒置三角区。一般中轴线为治疗区。

2.局部解剖 该区与背部生殖病诊疗区相对应,其内深在分布有男女内官。

3.主要症状 在该区主要用于治疗男性前列腺炎、男性性功能障碍、女性慢性盆腔炎、痛经、闭经、不孕症等男女性生殖性疾病。

4.触诊及相关征象采用三指动静触诊法,当出现男性前列腺炎,女性盆腔炎、附件炎时,可触及腹前筋膜区中下段,腹股沟内侧方及耻骨结节周围增厚,软组织异常改变,局部结节、包块、压痛;部分可观察到红丘斑、色素沉着等改变。

5.水针刀微创三针法 通常应用水针注射、水针刀分离或留植药磁线,该区应用水针刀扇行分离法,然后采用“十”字留线法或单行留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