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验血查什么-癫痫血液检查指标
了解癫痫诊断标准是什么
对疾病的治疗流程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在治疗疾病之前都有一个检查、诊断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疾病的针对性的治疗,所以对于癫痫病的有效治疗,还需要大家了解关于癫痫病的诊断这个方面的知识,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癫痫病的诊断标准。癫痫诊断标准为:(1)突然性、间歇性发作,伴意识障碍、全身或局限性抽搐;(2)发作不分场合,可有自伤、尿失禁、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3)ct或mri可明确继发性癫痫病因。其实对于癫痫患者来说,癫痫诊断标准并不是像患者家属所想像中的那么难,判断病人是否患有癫痫疾病,首先要对病人进行细心的观察,确定发作的状况,发作的严重程度,发作的类型等等,其次是找出引起这种癫痫疾病的原因或是具体的脑部受伤的具体位置。但临床上有大约l/3的癫痫病人,经多种检查,试图通过仪器查出证据,但只见发作,而检查指标不见异常。目前本病的诊断依据主要靠临床表现,典型的发作对确定诊断有决定性意义,所以详细、完整、准确、清晰的病史、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检查及有关实验室检查便是最重要的诊断依据。
血检报告里WBC,RBC等都代表什么
白细胞计数(WBC)
参考值:4.0-10.0×10^9/L
临床意义:
增高:发热、各种炎症、白血病、出血、溶血、肿瘤等,如>30×1011/L有白血病的可能;减少:流感、非典、伤寒、粒减、粒缺、脾亢、再障、长期X线照射等
结果评价:
主要为中性粒细胞:(1)增高:生理性增高如新生儿、经期、妊娠末期、饭后、剧烈运动后、酒后、冷浴后、分娩、下午较上午高、应用如肾上腺素等。(2)减少:致白细胞生成减少如应用烷化剂(氮荠、环磷酰胺、苯丙氨酸、消瘤荠、噻替哌、白消安、乌拉坦、甲基苄肼、多潘等)、有丝分裂抑制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秋水仙碱)、抗抑郁药(丙米嗪、去甲苯米嗪)、利尿剂(乙酰唑胺、氯噻嗪衍生物、利尿酸、汞剂)、抗生素(氨苄青霉素、甲氧苄青霉素、氯霉素、头孢霉素、庆大霉素、林可霉素、链霉素、瑞斯托霉素、放线菌素K、两性霉素)、抗颠痫药(苯巴比妥、三甲双酮、乙琥胺)、其它(扑尔敏、二硝基苯酚、苯、砷等);致白细胞破坏增多如应用解热镇定剂(阿斯匹林、醋氨酚、氨基比林、消炎痛、保泰松)、抗甲状腺药物(甲疏咪唑、丙硫氧嘧啶)、抗生素(苯唑青霉素、双氧青霉素、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氯霉素)、抗疟药(奎宁、扑疟奎、辛可芬)、抗心律失常药及强心药(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安定、地高辛)、其它(氯丙嗪、呋喃妥因、苯妥英钠、别嘌醇、潘生丁等)。
红细胞计数(RBC)
参考值:男:4.0-5.5×1012/L女:3.5-5.0×1012/L;(应与过去结果比较)
临床意义:
增高:大量失水、慢性肺心病、肺气肿、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减少:妊娠、营养不良、骨髓造血功能低下、红细胞破坏增加或丢失过多、炎症、内分泌疾病等。
结果评价:
应与过去结果比较。增高:生理性如饭后、剧烈运动后、酒后、冷浴后、应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雄激素等;减少:应用安眠通、眠尔通、苯妥英钠、甲基多巴、乙琥胺、马利兰、消炎痛、双氢氯噻嗪、氯噻酮、他巴唑、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抗癫痫药、洋地黄等、采血时凝固或溶血可使结果偏低。
9、血红蛋白(HGB)
参考值:男:120-170g/L;女:110-160g/L;新生儿:170-200g/L
临床意义:
减少: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类型需结合其它指标判断);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结果评价:
增高:白细胞极度增高时,可使血红蛋白测定偏高;严重的脂血可使结果偏高;减少:应用伯氨奎啉、安替比林、苯妥英钠、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口服避孕药、强力霉素、新霉素、磺胺药等、取血凝固或溶血时可使结果偏低。
红细胞压积(HCT)
参考值:男:0.40-0.51;女:0.37-0.47;
临床意义:
增高:各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慢性肺心病、真红、>0.70应立即放血治疗;减少:血液稀释、贫血、<0.14应立即给予输血。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参考值:75-103fL
临床意义:
增高:巨幼红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等;降低: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参考值:25-35pg
用于贫血的鉴别分类,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参考值:320-360g/L
用于贫血的鉴别分类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参考值:15.1-18.8
临床意义:
指外周红细胞体积大小差异程度,增高见于大小不等。用于贫血的鉴别分类,
血小板计数(PLT)
参考值:100-340×109/L
临床意义:
增高:慢粒早期、脾切除、急性失血、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600×109/L属于病理状态应考虑有无高凝状态、慢粒等;>1000×109/L常有出现血栓的可能;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DIC、中毒、过敏、再障等;<40×109/L有自发出血的危险。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参考值:7.0-11.1fL
临床意义:
与巨核细胞增生程度有关。增高:血小板过多破坏或过度生成的疾病如原紫、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脾切除等;减少:骨髓造血功能降低的血小板减少如再障、脾亢、化疗后等;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时与血小板同时持续降低,恢复时其先升高。结合血小板计数分析
血小板压积(PCT)
参考值:男:0.10-0.27%;女:0.11-0.29%
临床意义:
增高:骨髓纤维化、慢粒、脾切除;降低:再障、血小板减少症、化疗等。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参考值:15.1-18.8
临床意义:
反映血小板大小不等异质性的指标。增高:血小板大小不等如化疗后、巨幼红细胞贫血、脾切除、慢粒、血栓性疾病等。
这些都是理论的内容,具体的血常规还是需要医生来看,才可以诊断疾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