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治疗癫痫-龟甲治疗什么
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以及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石菖蒲的副作用2、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3、石菖蒲的副作用有哪些石菖蒲食用禁忌4、石菖蒲的药用价值5、石菖蒲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6、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石菖蒲的副作用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石菖蒲的副作用石菖蒲是天南星科植物的一种,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潮湿的水边,它具有浓郁的香味儿,能当绿色观赏植物栽培,也能在收取以后入药,下面是对它功效与作用的详细介绍,能让大家对石菖蒲有更全面的了解,并能让大家知道它入药后有哪些副作用。
1、开胃消食
石菖蒲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油,而且它性质温和,能对人类肠胃产生温和刺激,可促进肠胃中消化液分泌,同时它还能防止人类肠胃中出现异常发酵,能阻止细菌和病毒在肠胃中残留,对人类经常出现的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以及肠胃炎症都有特别好的缓解作用。
2、提神醒脑
石菖蒲还是一种能提神醒脑,镇静安神的中药材,它对人类经常出现的失眠健忘和神智昏迷以及多梦,还有心悸焦虑等不良症状,都有特别好的调理作用,另外人们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和纪律检查石菖蒲也能让症状减轻。
3、保护心血管
石菖蒲对人类心血管有特别明显的保护作用,人们在服用他以后不但能加快身体内血循环,而且能提高血液流动速度并降低血液粘稠度,它能防止人类血液中出现双快,对人类经常出现了心肌缺血和血栓等症有明显预防作用,经常服用还能提高心脏功能防止心血管出现病变。
石菖蒲无毒也没有明显副作用,只是生活中那些阴虚血热和患有感冒发烧的人禁止服用它,他们在服用这种中药材以后会让病情加重,不利于身体康复,另外石菖蒲中还有多种药用成分,生活中那些年龄较小的婴幼儿也不适合服用它,他们在服用这种中药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和腹痛等中毒反应,会危害他们的身体健康,影响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
上面对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做了详细介绍,能让大家知道在什么时候需要服用石菖蒲,还让大家了解了石菖蒲没有明显副作用,只是在服用时有一些禁忌,只要提前了解多加注意就能让石菖蒲发挥特别好的药用功效。
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石菖蒲,属天南星科、菖蒲属禾草状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具气味。
叶全缘,排成二列,肉序(佛焰花序),花梗绿色,佛焰苞叶状。
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石菖蒲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石菖蒲的功效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石菖蒲别名菖蒲、苦菖蒲、山菖蒲等,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是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石菖蒲副作用是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石菖蒲;秦艽、秦皮为之使。
恶地胆、麻黄;石菖蒲忌饴糖、羊肉;石菖蒲勿犯铁器,令人吐逆。
药名:石菖蒲
别名:昌本、菖蒲、昌阳、昌草、尧时薤、尧韭、木蜡、阳春雪、望见消、水剑草、苦菖蒲、粉菖、剑草、剑叶、山菖蒲、溪菖、石蜈蚣、野韭菜、水蜈蚣、香草
性味:味辛,微温
归经:入心经、肝经、脾经。
功效: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
主治: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鲜者3~8钱);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来源: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
石菖蒲的作用:
石菖蒲辛温行散,苦温除湿,主入心、胃二经,既能除痰利心窍,又能化湿以和中。
适于痰浊闭窍及湿阻中焦等症。
1、石菖蒲治癫痫:九节菖蒲(去毛焙干),以木臼杵为细末,不可犯铁器,用黑_猪心以竹刀批开,砂罐煮汤送下,每日空心服二、三钱。
(《医学正传》)
2、石菖蒲治心肾两虚的尿频或滑精证:桑螵蛸9g,远志6g,菖蒲6g,龙骨15g,人参9g,茯神12g,当归9g,龟甲15g。
以上为末,夜卧人参汤调下2钱。
方中石菖蒲宣窍宁心,为佐药。
桑螵蛸散(《本草衍义》)
3、石菖蒲治少小热风痫,兼失心者:菖蒲(石上一寸九节者),宣连、车前子、生地黄、苦参、地骨皮各一两。
上为末,蜜和丸,如黍米大,每食后服十五丸,不拘早晚,以饭下。
忌羊肉、血、饴糖、桃、梅果物。
(《普济方》菖蒲丸)
4、石菖蒲治心胆气虚,心神不宁证,癫痫与遗精:茯苓30g,茯神30g,人参30g,远志30g,石菖蒲15g,龙齿15g。
炼蜜为丸,辰砂为衣,每服2钱,开水送下。
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5、石菖蒲治痰迷心窍:石菖蒲、生姜。
共捣汁灌下。
(《梅氏验方新编》)
6、石菖蒲治阴血亏虚,心肾失调,神志不安者:精神恍惚,惊悸怔仲,夜寐多梦,健忘盗汗,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柏子仁12g,枸杞子9g,麦门冬5g,当归5g,石菖蒲5g,茯神5g,玄参6g,熟地黄6g,甘草6g.蜜丸,每服四、五十丸。
柏子养心丸(《体仁汇编》)
7、石菖蒲治温热、湿温、冬温之邪,窜入心包,神昏谵语,或不语,舌苔焦黑,或笑或痉:连翘三钱(去心),犀角一钱,川贝母三钱(去心),鲜石菖蒲一钱。
加牛黄至宝丹一颗,去蜡壳化冲。
(《时病论》)
8、石菖蒲治阴汗湿痒:石菖蒲、蛇床子等分,为末。
日搽二三次。
(《济急仙方》)
9、石菖蒲治好忘:远志、人参各四分,茯苓二两,菖蒲一两。
上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
(《千金方》开心散)
10、石菖蒲治诸般亦眼,攀睛云翳:菖蒲自然汁,文武火熬作膏,日点之。
(《圣济总录》)
11、石菖蒲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
朝差暮剧,暮差朝发,狂眩:菖蒲、远志各二两,茯苓、人参各三两。
上四味末之,蜜丸,饮服如梧子大七丸,日三。
(《千金方》定志小丸)
12、石菖蒲治喉痹肿痛:菖蒲根捣汁,烧铁秤锤淬酒一杯饮之。
(《圣济总录》)
13、石菖蒲治诸食积、气积、血积、鼓胀之类:石菖蒲八两(锉),斑猫四两(去翅足,二味同炒焦**,拣去斑猫不用)。
上用粗布袋盛起,两人牵掣去尽猫毒屑了,却将菖蒲为细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或白汤送下。
(《奇效良方》)
14、石菖蒲治跌打损伤:石菖蒲鲜根适量,甜酒糟少许,捣烂外敷。
(《江西草药》)
15、石菖蒲治风冷痹,身体俱痛:菖蒲(锉)、生地黄(去土,切)、枸杞根(去心)各四两,乌头(炮裂,去皮脐,锉)二两,生商陆根(去土,切)四两,生姜(切薄片)八两。
上六味,以清酒三升渍一宿,暴干,复纳酒中,以酒尽为度,暴干,捣筛为细散。
每服,空心温酒调一钱匕,日再服。
(《圣济总录》菖蒲散)
16、石菖蒲治痈肿发背:生菖蒲捣贴,若疮干,捣末,以水调涂之。
(《经验方》)
17、石菖蒲治耳聋:菖蒲根一寸,巴豆一粒(去皮心)。
二物合捣,筛,分作七丸,绵裹,卧即塞,夜易之。
(《补缺肘后方》菖蒲根丸)
18、石菖蒲治小便一日一夜数十行:菖蒲、黄连,二物等分。
治筛,酒服方寸匕。
(《范汪方》)
19、石菖蒲治耳聋耳鸣如风水声:菖蒲(米泔浸一宿,锉,焙)二两,猪肾(去筋膜,细切)一对,葱白一握(擘碎),米(淘)三合。
上四味,以水三升半,(先)煮菖蒲,取汁二升半,去滓,入猪肾、葱白、米及五味作羹,如常法空腹食。
(《圣济总录》菖蒲羹)
20、石菖蒲治赤白带下:石菖蒲、破故纸,等分。
炒为末,每服二钱,更以菖蒲浸酒调服,日一服。
(《妇人良方》)
21、石菖蒲治中暑腹痛:石苗蒲根三至五钱。
磨水顿服。
(《江西草药》)
22、石菖蒲治霍乱吐泻不止:菖蒲(切焙)、高良姜、青橘皮(去白,焙)各一两,白术,甘草(炙)各半两。
上五味捣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十数沸,倾出,放温顿服。
(《圣济总录》菖蒲饮)
23、石菖蒲治噤口恶痢,粒米不入者:石菖蒲一两,川黄连、甘草、五谷虫各三钱.为末,蜜汤调送少许。
(《本草汇言》)
凡湿热痰浊蒙蔽清窍,症见身热,神昏谵语者,可与郁金、连翘、栀子等配伍;凡心气不足,健忘失眠者,可与人参、茯苓、远志等配伍;凡湿阻脾胃,脘腹痞满胀痛者,可与陈皮、香附、吴茱萸同用;该品辛散湿通,能除风寒湿痹,凡冷痹身痛者,可与乌头同用。
石菖蒲用药禁忌:
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石菖蒲;秦艽、秦皮为之使。
恶地胆、麻黄;石菖蒲忌饴糖、羊肉;石菖蒲勿犯铁器,令人吐逆。
石菖蒲的副作用有哪些石菖蒲食用禁忌不良反应与副作用本品常规用量煎服安全性好,极个别病人会有发热等不适。
本品挥发油肌注可出现头昏、恶心、呕吐。
大剂量内服偶可见皮肤潮红和血尿、血压偏高。
动物实验中大剂量给药可出现中毒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抽搐。
防范措施与禁忌
1.严格掌握禁忌症,阴虚阳亢,汗多,精滑者慎服。
2.严格掌握剂量,依据病情及个体剂量化,禁止超剂量应用。
石菖蒲的用量应依病情变化、个体差异而定,但最大量不可超过9克。
3.如患者服药后感觉不适,应立即停药观察。
4.需长期使用石菖蒲及其制剂时,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石菖蒲的药用价值石菖蒲功效与作用:
别名:昌本、菖蒲、大菖蒲、昌阳、昌草、尧韭、木蜡、阳春雪、望见消、水剑草、苦菖蒲、粉菖、剑草、剑叶、菖蒲、山菖蒲、溪菖、石蜈蚣、野韭菜、水蜈蚣、香草
性味:味辛,性微温。
归经:归心、肝、脾经。
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
开窍,化痰,利尿,理气,活血,健胃,杀虫,解毒,开胃,止痛,安神益智。
石菖蒲禁忌:
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
不宜与地胆、麻黄、饴糖、羊肉共用。
不宜使用铁器。
石菖蒲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石菖蒲,属天南星科、菖蒲属禾草状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具气味。
叶全缘,排成二列,肉序(佛焰花序),花梗绿色,佛焰苞叶状。
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石菖蒲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石菖蒲的功效和作用
1、镇静安神,治失眠症。
石菖蒲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能够镇静、安神、催眠,对精神病患者有着一定的镇静和催眠作用;又有着芳香化浊、祛痰湿的作用,对于治疗痰热内扰引起的失眠症状有着显著的疗效。
2、理气活血,治关节疼痛。
石菖蒲味辛,可理气活血、祛风宣湿,常用于治疗风湿痹阻、关节疼痛、跌打损伤导致瘀肿疼痛等症,临床上常将鲜石菖蒲、生姜、栀子等捣碎,敷于疼痛局部,可消肿止痛;若将药捣碎后加适量白酒,在锅内炒热后再敷于痛处,效果更佳哦。
3、醒脾和胃,治湿困脾胃症。
石菖蒲内含挥发油,气味芳香,能够有效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抑制胃肠的异常发酵,所以它可以醒脾和胃助消化,可治疗湿困脾胃症。
临床实验中,常将石菖蒲、郁金、藿香等搭配使用,用于醒脾和胃,效果显著。
4、豁痰开窍,治癫痫症。
石菖蒲的气味芳香怡人,能够化湿浊,有豁痰开窍的作用,适用于痰湿蒙蔽、清阳不升而引起的神志不清、耳聋目昏、精神迟钝等病症,石菖蒲对于治疗癫痫症的疗效比较不错哦。
5、芳香辟浊,预防疾病。
石菖蒲气味芳香,可辟秽化浊,有解毒驱邪之功效,是自古以来就是劳动人民预防疾病的常用良药。
古人每到端午节就有用鲜石菖蒲、鲜艾叶挂在门窗上的习俗,作为预防瘟疫之用,这都是源于石菖蒲具有芳香辟浊、解毒驱邪的功效。
6、石菖蒲药用价值高,但它也有着一定的观赏价值。
石菖蒲叶丛翠绿,端庄秀丽,香气怡人,很适合水景岸边及水体绿化,是现代园林绿化中常用的水生植物,应用相当广泛。
并且石菖蒲还可作插花材料,利用其芳香特性还可制成香料或用以驱逐蚊虫,效果很不错哦。
石菖蒲的禁忌
石菖蒲全株有毒,尤以根茎的毒性最大,口服用量过多的话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幻觉。
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应该谨慎服用石菖蒲,以免病情加重。
我在这里提醒各位,是药三分毒,石菖蒲虽然药用疗效好,但因其含有毒性,取用时切记谨慎,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石菖蒲的形态特征
年生草本植物。
根茎芳香,粗2-5毫米,外部淡褐色,节间长3-5毫米,根肉质,具多数须根,根茎上部分枝甚密,植株因而成丛生状,分枝常被纤维状宿存叶基。
叶无柄,叶片薄,基部两侧膜质叶鞘宽可达5毫米,上延几达叶片中部,渐狭,脱落;叶片暗绿色,线形,长20-30(50)厘米,基部对折,中部以上平展,宽7-13毫米,先端渐狭,无中肋,平行脉多数,稍隆起。
花序柄腋生,长4-15厘米,三棱形。
叶状佛焰苞长13-25厘米,为肉序长的2-5倍或更长,稀近等长;肉序圆柱状,长(2.5)4-6.5(8.5)厘米,粗4-7毫米,上部渐尖,直立或稍弯。
花白色。
成熟果序长7-8厘米,直径可达1厘米。
幼果绿色,成熟时黄绿色或黄白色。
花果期2-6月。
石菖蒲的附方
①治癫痫:九节菖蒲(去毛焙干),以木臼杵为细末,不可犯铁器,用黑_猪心以竹刀批开,砂罐煮汤送下,每日空心服二、三钱。
(《医学正传》)
②治少小热风痫,兼失心者:菖蒲(石上一寸九节者),宣连、车前子、生地黄、苦参、地骨皮各一两。
上为末,蜜和丸,如黍米大,每食后服十五丸,不拘早晚,以饭下。
忌羊肉、血、饴糖、桃、梅果物。
(《普济方》菖蒲丸)
③治痰迷心窍:石菖蒲、生姜。
共捣汁灌下。
(《梅氏验方新编》)
④治温热、湿温、冬温之邪,窜入心包,神昏谵语,或不语,舌苔焦黑,或笑或痉:连翘三钱(去心),犀角一钱,川贝母三钱(去心),鲜石菖蒲一钱。
加牛黄至宝丹一颗,去蜡壳化冲。
(《时病论》)
⑤治好忘:远志、人参各四分,茯苓二两,菖蒲一两。
上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
(《千金方》开心散)
⑥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
朝差暮剧,暮差朝发,狂眩:菖蒲、远志各二两,茯苓、人参各三两。
上四味末之,蜜丸,饮服如梧子大七丸,日三。
(《千金方》定志小丸)
⑦治诸食积、气积、血积、鼓胀之类:石菖蒲八两(锉),斑猫四两(去翅足,二味同炒焦**,拣去斑猫不用)。
上用粗布袋盛起,两人牵掣去尽猫毒屑了,却将菖蒲为细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或白汤送下。
(《奇效良方》)
⑧治风冷痹,身体俱痛:菖蒲(锉)、生地黄(去土,切)、枸杞根(去心)各四两,乌头(炮裂,去皮脐,锉)二两,生商陆根(去土,切)四两,生姜(切薄片)八两。
上六味,以清酒三升渍一宿,暴干,复纳酒中,以酒尽为度,暴干,捣筛为细散。
每服,空心温酒调一钱匕,日再服。
(《圣济总录》菖蒲散)
⑨治耳聋:菖蒲根一寸,巴豆一粒(去皮心)。
二物合捣,筛,分作七丸,绵裹,卧即塞,夜易之。
(《补缺肘后方》菖蒲根丸)
⑩治耳聋耳鸣如风水声:菖蒲(米泔浸一宿,锉,焙)二两,猪肾(去筋膜,细切)一对,葱白一握(擘碎),米(淘)三合。
上四味,以水三升半,(先)煮菖蒲,取汁二升半,去滓,入猪肾、葱白、米及五味作羹,如常法空腹食。
(《圣济总录》菖蒲羹)
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石菖蒲的副作用1、石菖蒲的功效
(1)祛痰开窍
石菖蒲可以化湿浊,它的气味芳香,也具有窍祛痰湿的功效,适用于清阳不升而引起的神识不清、耳聋目昏和精神迟钝等症状。
(2)安神定志
石菖蒲对人体的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因此它可以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对失眠的症状也有缓解作用,是解郁安神的一剂良药。
临床上对于精神病患者有镇静和催眠的作用。
(3)醒脾开胃
石菖蒲里面的挥发油气味芳香,可以促进消化页分泌,抑制异常发酵,因此,它具有醒脾、胃助运化,用适合于治湿困脾胃的症状。
(4)解痉治痛
石菖蒲的味辛、微温,它能够缓解肠管平滑肌痉挛、醒稗和胃,具有镇静的作用,故能用冶腹痛症。
对于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所致的腹痛,有很好的和中辟浊、醒脾开胃、理气止痛的作用。
(5)芳香辟浊
石菖蒲的气味芳香,能辟秽化浊,具有解毒驱邪、芳香辟浊、解毒驱邪的功效,是古人预防疾病的常用药。
古人用它来预防瘟疫,现在一些老人也会用此方法来预防疾病。
(7)活血、缓解关节疼痛
石菖蒲能理气活血、祛风宣湿,适用于风湿痹阻、关节肿痛、跌打损伤之瘀肿疼痛等症状,可以消肿止痛,对于关节疼的人,将石菖蒲捣烂加适量的白酒,放炒锅家人,敷在患处效果很好。
2、石菖蒲的作用
(1)消化系统的作用
石菖蒲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制止胃肠异常发酵,并有缓解肠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它里面含有的细辛醚能对抗氯化钡引起的离体肠管的兴奋作用。
(2)消炎抗菌的作用
石菖度在皮肤病上也有很好的效果,对各种癣菌有着不同程度的作用,用菖蒲水浸剂1:3的比例使用,对皮肤癣菌有好的消炎抗菌作用。
(3)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石菖蒲挥发油在一定浓度下有使豚鼠冠状血管扩张的作用。
临床常用于冠心病、肺心病等属于痰浊气滞之胸痹者的治疗,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增加冠脉流量有关,还可能与镇静、改善消化机能、平喘、镇咳等作用有关。
2、石菖蒲的副作用
中药大全我还是那句话是要三分毒,石菖蒲挥发油中主要含细辛醚、石竹烯、石菖醚等,主要兴奋脊髓神经。
石菖蒲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中毒反应,如有抽搐、惊厥等症状,立即采取解救措施,一面外界刺激可诱发和加剧,最后于强直性惊厥。
关于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和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头者,精明之府”,王绵之治疗脑病用药特点
国医大师王绵之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王绵之精研经旨,注重实践,在70年的临床生涯中,始终在“悟”字上下功夫。本文所述的脑病不是一般的功能性脑病,如头痛、头晕,而是指西医诊断明确、目前尚没有好的治疗方法的疾病,如脑梗、脑出血后遗症、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脑肿瘤、帕金森病、癫痫、运动神经元病、橄榄桥小脑萎缩、脑外伤后遗症、病毒性脑炎后遗症等等,王绵之对这些疾病的辨证论治有独到之处,笔者侍诊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对脑结构、生理、病理的认识
王绵之认为,在结构上:脑为髓海。《灵枢·经脉》指出:“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肾主骨生髓,髓汇于脑为髓海。《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诸髓者,皆属于脑。”所以,脑由肾所生之髓汇聚而成。同时,脑靠五脏六腑精气上注充养才能完成生理功能,如《灵枢·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将视觉的生成、变化与脑紧密联系起来,脑之精源于五脏六腑。故脑为元神之府,需要气、血的滋养。气血充足,神清目明;脑也离不开髓之充养,《灵枢·海论》云:“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 王绵之认为,虽然在《黄帝内经》时代没有明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直至明代李时珍、清代王清任才提出脑是灵性、记性所在,但是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记载“头者,精明之府”,精明二字指出元神的功能,所以在中医学中,心脑同主神明。病理上,由于髓海不足、气血不荣,使元神失养而出现各种症状,《灵枢·海论》中记载有“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等,均是说明脑失所养而出现的各种症状。
脑藏元神,为清虚之地,元神依靠精、气、血充养。脑怕寒怕热,寒则伤髓易头痛,热则扰神便神昏;寒从何来,《素问·奇病论》指出:“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热从内生,或大怒血瘀,心肝火炎,或阳明腑实,邪热内干神明;后世温病学中浊邪害清,清窍被蒙,多见于痰湿、痰热、湿热;瘀血阻于脑络,气血失养,易致头痛头晕。肝之疏泄助脾之升清以荣脑,然疏泄太过则肝阳上亢,每可挟痰化风,内乱起矣。王绵之认为,脑病的病机特点为易虚易实,虚证多系精、气、血不足,实证多表现为痰、火、血瘀、阳亢;从脏腑关系而言,虚多与肾脾有关,实则与心肝胃关系密切。
治疗用药特色
常用补肾益气、养血活血、理气化痰等治法
补肾常用生地黄、熟地黄、怀牛膝、肉苁蓉、炒杜仲、桑寄生、天冬、麦冬、枸杞子、鹿角霜、鹿角胶等,平补温补,补而不燥,盖肾是水火之脏,两水涵一火,虽曰水火之宅,实偏阴,所以即是补肾阴药物也是偏温,旨在燮理阴阳水火之关系,但温药补肾易挑动命门相火,故常配牡丹皮防止相火上炎,用砂仁防止熟地黄等补肾碍胃,影响脾胃运化。
补气用四君,四君健脾益气,王绵之尤其喜用生黄芪,盖生黄芪补而升,补脾肺之气,有升清荣脑之意,常配川芎等。川芎为血中气药,“上行巅顶,下达血海”,此处取其上行的特点,两药相合有补气行气活血的作用,使脑气之虚得补,脑络之郁能达,气血运行通畅,脑之元神得养;然升清切忌过度,过度每致化火助阳生风,血压高者、阳热体质者不宜,如欲使用,可配合怀牛膝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引血引火下行,磁石重镇补肾益精,两药既补肝肾治脑髓之虚,又利用其下行特性防止生黄芪、川芎升发太过。四药结合,气血精兼补,气行血活,脑之元神自然恢复正常功能,这是王绵之治疗脑病的深邃思想所在,是他组方配伍的神来之笔。
活血养血用桃红四物汤,补活兼顾,或结合丹参,内寓四物之功、心脑并调之意。当然,生地黄配熟地黄、赤芍配白芍、桃仁配红花是王绵之临证喜用的配伍药对。
重镇之品,针对肝阳而设,如生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生龙齿、珍珠母、磁石、代赭石、炙龟甲,虽然均有潜阳作用,使用时也有讲究,生石决明兼清肝明目通便,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兼安神宁心,磁石兼补肾填精。赭石、龟甲、龙齿也是重镇之药。王绵之指出:“赭石是阳明经的药,是冲脉的药。冲为血海,所以凡是气血上涌者,用赭石治是个好药,比磁石好些,但它是阳明经的药、肝经的药,是镇而不补”。实际临床上,“龙骨、牡蛎作用太缓,如果作为镇肝息风来用,头胀痛得厉害,有中风先兆的时候,用龙齿和生石决明更好”。这是王绵之几十年临床经验的结晶。
清肝息风药用天麻、钩藤等,王绵之的处方用量比较小,一般天麻3g,钩藤6g,老师认为,如大量使用,这些熄风药性外散,有助风之嫌疑。对于如川芎、羌活等辛温香燥的升散药物,即祛外风药物,使用时一定要量小,同时要配性凉沉降之品来牵制,达到升降有制,以免升散助阳,伤津动风。
不同脑病用药不尽相同
治脑瘤,在活血的同时,注重化痰,盖痰瘀是瘤之本。化痰喜用二陈汤、涤痰汤,石菖蒲配生蒲黄是王绵之治疗脑瘤的经典药对,石菖蒲豁痰开窍,生蒲黄活血化瘀,两药合用,痰瘀并治;痰瘀胶结还常配虫类通络,如全蝎、僵蚕、地龙,利用虫类走窜,剔络透邪外出。
对于多发性硬化、炎性脱髓鞘病,注重补肾,盖肾主骨生髓,髓灌于脊柱为脊髓、上汇于脑为髓海。补肾切忌蛮补,主张少火生气,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切忌蛮补而动命门相火。如熟地黄、山萸肉、制首乌、天麦冬、五味子等。多发性硬化反复发作后,髓鞘不断损伤,无法修复,运动功能受限而无力行走,王绵之将之归入“痿证”范畴,在补肾同时,也兼顾调治阳明气血。
老年帕金森病、小脑共济失调者补益肝肾之阴为要,常用生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玄参、生龙骨、生牡蛎、炙龟甲等,有滋阴息风之意。
运动神经元病,肢体肌肉、舌体痿软萎缩,精血大亏,在补元气基础上,每用鹿角霜、鹿角胶等血肉有情之品,补益精血。补气以健脾为主,因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主四肢肌肉,四肢肌肉无力,健脾为要。
对于癫痫病,多责之肝责之痰。儿童癫痫脾虚痰湿为多,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之意出入;阴血不足,肝体失养,肝阳化风者,用生地黄、白芍、当归、石斛、白菊花养肝,以生石决明、磁石、夏枯草清肝平肝,以天麻、地龙通络息风。
脑血管病包括脑梗、脑出血,急性期后血瘀,其共同的病理特点,在辨证的前提下,加强活血化瘀,甚至用破血逐瘀药,如土鳖虫、水蛭等。王绵之认为,离经之血即是瘀血,所以脑出血治疗也要活血化瘀,而且要早,但血液的运行必须靠气之推动,气足则血行,所以往往补气活血并用。这一治法对脑外伤也适用。王绵之指出:“偏瘫在左侧比右侧容易好,下边(下半身)的症状比上边(上半身)恢复得快,如果是手屈而不伸,更不好治”。诚是经验之谈,今天验之临床仍然适用。
对于如头痛、头晕、麻木、颤抖、抽搐等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予辨证治疗,如头痛、头晕,早晨起床时明显,稍活动后减轻,但继之又加重,王绵之认为,此系气虚所致,因为方醒之时清气未升,清窍失荣,头痛头晕表现明显,活动后清气上升荣脑,故头晕头痛减轻,但劳则气耗,继续活动气虚愈明显,头痛头晕又加重,所以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麻木乃营卫之行失常,肌肤失养所致,王绵之常用桂枝汤出入调和营卫,桂枝用量较小,或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补气活血通痹。颤抖、抽搐常责之阴虚血少,筋脉失养,肝风内动,取吴鞠通的三甲复脉汤或大定风珠加减治疗,临床有较好疗效。
典型医案
患者某,男,35岁。初诊时间:1994年9月30日。诉走路不稳伴语言不利半年。患者半年前无诱因出现走路不稳,伴见语謇,症状逐渐加重。在外院查头MRI示橄榄-脑桥-小脑萎缩,给予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近1个月来走路日益困难,已经无法行走,语言謇涩难懂,且小便频数,夜尿益甚。刻诊:走路困难,自己勉强能站立,缓慢挪动2~3步,且摇晃不稳,下肢微肿,语言謇涩,小便急,夜尿多,时有失禁,舌质淡红,边有瘀点,苔薄白,中有黄腻苔,脉细。
诊断:(肾亏血少,气虚痰瘀,虚风内动型)喑痱证(西医称为橄榄-脑桥-小脑萎缩)。
治则:补肾益气,养血活血,化痰息风。
方药:生黄芪30g,怀牛膝10g,川芎3g,磁石(先煎)25g,僵蚕6g,炙远志6g,茯苓18g,全蝎3g,石菖蒲12g,红花9g,桃仁9g,当归18g,肉苁蓉12g,炒枳实9g,天麻3g。10剂。
1994年10月11日二诊:上方服10剂,药后下肢力量增加,药前走2~3步,药后能走20~30步,脚肿消,走路轻,尿频减。上方取效,加丹参12g,继进30剂。
以后连续治疗4个月,症状继续好转,能连续行走50米,在室内慢走较以前稳,能自行上厕所,脚不肿,语言较前清晰,小便急改善,每夜小便从5~6次减为2~3次。
按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是遗传性共济失调疾病之一,以慢性共济失调为特征,目前临床无有效的治疗办法。中医病名为喑痱,以语言不利,走路不稳为特征。肝肾主下焦,筋骨痿弱则不能行走。《素问·脉解》曰:“太阳所谓……入中为瘖者,阳盛已衰,故为瘖也。内夺而厥,则为瘖俳,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说明本病肾虚是本。水亏于下,则风摇于上,所以走路不稳。肾开窍于二阴,主膀胱之气化开阖,肾虚则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急,夜尿频。当然,肢体痿废、语言不利也与气血不足有关,气血不足,肢体与舌体皆为之不用。气虚血行无力则生瘀,气虚津液运行无力则停聚成痰、水饮,舌边瘀点、舌苔中黄,为有痰、有瘀;下肢肿有水饮内停。治疗宜补肾益气、养血活血、化痰息风。用大量生黄芪补气,补而能升;川芎辛温,乃血中气药,走窜力强,上行下达,无处不到,配黄芪补气活血,上达至脑,配当归补气养血活血,使脑中气血得养得行;怀牛膝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磁石补肾益精,两药既能补肾以治本,又可因其下行特性,防止生黄芪、川芎升举过度,助火生风;肉苁蓉补肾润肠;石菖蒲、炙远志、茯苓,化痰开窍、宁心安神;僵蚕、天麻、全蝎虫类药,善入络,入络剔邪,化痰息风;炒枳实行气,化痰消痞,有助活血消痰。诸药合用,药证对应,补泻兼顾,服10剂即见效,以后适当调整服药4个月,症状不断改善,能在室内慢走,二便自理。
综上可见,王绵之主张脑心同主神明学说,脑病有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特点,虚以脾肾虚、气血虚为主;实以痰瘀湿为患。治疗病证兼顾,补脾肾,益气血,化痰瘀,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其余症状均减轻。
菖蒲的功效与作用,心血虚者不宜服用
菖蒲是一味常用药材,在市面上很容易找到,然而菖蒲有些什么功效呢?菖蒲的作用又有哪些呢?亲,您一定也想了解吧。那么我们一起往下阅读吧^_^
菖蒲的功效:成分:主含α-、β-细辛醚、顺甲基异丁香酚、甲基丁香酚、菖蒲烯二醇、菖蒲螺烯酮、水菖蒲酮、菖蒲螺酮、菖蒲大牯牛儿酮、菖蒲酮、异菖蒲酮等。
性味:性温,味辛、苦。
归经:入心、胃二经。
功效:辟秽开窍,宣气逐痰,解毒,杀虫,用于癫痫、痰热惊厥、胸腹胀闷、慢性支气管炎。
菖蒲的作用:1、观赏作用:菖蒲是园林绿化中,常用的水生植物,其丰富的品种,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园林绿化中,得以充分应用。菖蒲叶丛翠绿,端庄秀丽,具有香气,适宜水景岸边及水体绿化,也可盆栽观赏或作布景用。叶、花序还可以作插花材料。园林上丛植于湖,塘岸边,或点缀于庭园水景和临水假山一隅,有良好的观赏价值。
2、痰蒙清窍,神志昏迷:菖蒲不但有开窍醒神之功,且兼具化湿,豁痰,辟秽之效。故擅长治痰湿秽浊之邪蒙蔽清窍所致之神志昏乱。
3、治健忘,失眠,耳鸣,耳聋:菖蒲入心经,开心窍、益心智、安心神、聪耳明目,故可用于上述诸症。
4、噤口痢:菖蒲芳香化湿、燥湿,又行胃肠之气。治疗湿浊、热毒蕴结肠中所致之水谷不纳,痢疾后重等,可与黄连、茯苓、石莲子等配伍,如开噤散。
5、治湿阻中焦,脘腹痞满,胀闷疼痛:菖蒲辛温芳香,善化湿浊、醒脾胃、行气滞、消胀满。用治湿浊中阻,脘闷腹胀、痞塞疼痛,常与砂仁、苍术、厚朴同用;若湿从热化、湿热蕴伏、身热吐利、胸脘痞闷、舌苔黄腻者,可与黄连、厚朴等配伍,如连朴饮。
6、菖蒲的功效与作用还有以下几点,比如对于声音嘶哑、痈疽疮疡、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菖蒲的注意事项:1.菖蒲辛香偏燥而散,凡阴虚阳亢,精滑汗多,心血虚者,均不宜服用。
2.菖蒲气辛性窜,走窜真气,多用独用,耗散气血,故不可多用久用。
3.菖蒲气香能透心气,但心性喜敛而恶散,故为心病所忌。
菖蒲的知识扩展:菖蒲的一些使用处方:
1、治癫痫:九节菖蒲(去毛焙干),以木臼杵为细末,不可犯铁器,用黑豮猪心以竹刀批开,砂罐煮汤送下,每日空心服二、三钱。(《医学正传》)
2、治心肾两虚的尿频或滑精证:桑螵蛸9g,远志6g,菖蒲6g,龙骨15g,人参9g,茯神12g,当归9g,龟甲15g。以上为末,夜卧人参汤调下2钱。方中石菖蒲宣窍宁心,为佐药。桑螵蛸散(《本草衍义》)
3、治少小热风痫,兼失心者:菖蒲(石上一寸九节者),宣连、车前子、生地黄、苦参、地骨皮各一两。(《普济方》菖蒲丸)
石菖蒲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的功效与作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石菖蒲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以及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的功效与作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有哪些2、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3、石菖蒲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4、石菖蒲的作用与功效禁忌石菖蒲的作用与功效禁忌介绍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有哪些石菖蒲功效:
化痰开窍;化湿行气;祛风利痹;消肿止痛。
主热病神昏;痰厥;健忘;耳鸣;耳聋;脘腹胀痛;噤口痢;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疥癣。
禁忌:
石菖蒲全株都容是有毒性的,特别是根茎毒性最大,若是过量服用石菖蒲很容易让人产生幻觉。
因此取用石菖蒲切记要谨慎,若有烦躁汗多、阴虚阳亢、咳嗽、吐血、精滑者应该谨慎服用石菖蒲,以免病情加重。
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石菖蒲,属天南星科、菖蒲属禾草状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具气味。
叶全缘,排成二列,肉序(佛焰花序),花梗绿色,佛焰苞叶状。
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石菖蒲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石菖蒲的功效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石菖蒲别名菖蒲、苦菖蒲、山菖蒲等,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是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石菖蒲副作用是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石菖蒲;秦艽、秦皮为之使。
恶地胆、麻黄;石菖蒲忌饴糖、羊肉;石菖蒲勿犯铁器,令人吐逆。
药名:石菖蒲
别名:昌本、菖蒲、昌阳、昌草、尧时薤、尧韭、木蜡、阳春雪、望见消、水剑草、苦菖蒲、粉菖、剑草、剑叶、山菖蒲、溪菖、石蜈蚣、野韭菜、水蜈蚣、香草
性味:味辛,微温
归经:入心经、肝经、脾经。
功效: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
主治: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鲜者3~8钱);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来源: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
石菖蒲的作用:
石菖蒲辛温行散,苦温除湿,主入心、胃二经,既能除痰利心窍,又能化湿以和中。
适于痰浊闭窍及湿阻中焦等症。
1、石菖蒲治癫痫:九节菖蒲(去毛焙干),以木臼杵为细末,不可犯铁器,用黑_猪心以竹刀批开,砂罐煮汤送下,每日空心服二、三钱。
(《医学正传》)
2、石菖蒲治心肾两虚的尿频或滑精证:桑螵蛸9g,远志6g,菖蒲6g,龙骨15g,人参9g,茯神12g,当归9g,龟甲15g。
以上为末,夜卧人参汤调下2钱。
方中石菖蒲宣窍宁心,为佐药。
桑螵蛸散(《本草衍义》)
3、石菖蒲治少小热风痫,兼失心者:菖蒲(石上一寸九节者),宣连、车前子、生地黄、苦参、地骨皮各一两。
上为末,蜜和丸,如黍米大,每食后服十五丸,不拘早晚,以饭下。
忌羊肉、血、饴糖、桃、梅果物。
(《普济方》菖蒲丸)
4、石菖蒲治心胆气虚,心神不宁证,癫痫与遗精:茯苓30g,茯神30g,人参30g,远志30g,石菖蒲15g,龙齿15g。
炼蜜为丸,辰砂为衣,每服2钱,开水送下。
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5、石菖蒲治痰迷心窍:石菖蒲、生姜。
共捣汁灌下。
(《梅氏验方新编》)
6、石菖蒲治阴血亏虚,心肾失调,神志不安者:精神恍惚,惊悸怔仲,夜寐多梦,健忘盗汗,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柏子仁12g,枸杞子9g,麦门冬5g,当归5g,石菖蒲5g,茯神5g,玄参6g,熟地黄6g,甘草6g.蜜丸,每服四、五十丸。
柏子养心丸(《体仁汇编》)
7、石菖蒲治温热、湿温、冬温之邪,窜入心包,神昏谵语,或不语,舌苔焦黑,或笑或痉:连翘三钱(去心),犀角一钱,川贝母三钱(去心),鲜石菖蒲一钱。
加牛黄至宝丹一颗,去蜡壳化冲。
(《时病论》)
8、石菖蒲治阴汗湿痒:石菖蒲、蛇床子等分,为末。
日搽二三次。
(《济急仙方》)
9、石菖蒲治好忘:远志、人参各四分,茯苓二两,菖蒲一两。
上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
(《千金方》开心散)
10、石菖蒲治诸般亦眼,攀睛云翳:菖蒲自然汁,文武火熬作膏,日点之。
(《圣济总录》)
11、石菖蒲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
朝差暮剧,暮差朝发,狂眩:菖蒲、远志各二两,茯苓、人参各三两。
上四味末之,蜜丸,饮服如梧子大七丸,日三。
(《千金方》定志小丸)
12、石菖蒲治喉痹肿痛:菖蒲根捣汁,烧铁秤锤淬酒一杯饮之。
(《圣济总录》)
13、石菖蒲治诸食积、气积、血积、鼓胀之类:石菖蒲八两(锉),斑猫四两(去翅足,二味同炒焦,拣去斑猫不用)。
上用粗布袋盛起,两人牵掣去尽猫毒屑了,却将菖蒲为细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或白汤送下。
(《奇效良方》)
14、石菖蒲治跌打损伤:石菖蒲鲜根适量,甜酒糟少许,捣烂外敷。
(《江西草药》)
15、石菖蒲治风冷痹,身体俱痛:菖蒲(锉)、生地黄(去土,切)、枸杞根(去心)各四两,乌头(炮裂,去皮脐,锉)二两,生商陆根(去土,切)四两,生姜(切薄片)八两。
上六味,以清酒三升渍一宿,暴干,复纳酒中,以酒尽为度,暴干,捣筛为细散。
每服,空心温酒调一钱匕,日再服。
(《圣济总录》菖蒲散)
16、石菖蒲治痈肿发背:生菖蒲捣贴,若疮干,捣末,以水调涂之。
(《经验方》)
17、石菖蒲治耳聋:菖蒲根一寸,巴豆一粒(去皮心)。
二物合捣,筛,分作七丸,绵裹,卧即塞,夜易之。
(《补缺肘后方》菖蒲根丸)
18、石菖蒲治小便一日一夜数十行:菖蒲、黄连,二物等分。
治筛,酒服方寸匕。
(《范汪方》)
19、石菖蒲治耳聋耳鸣如风水声:菖蒲(米泔浸一宿,锉,焙)二两,猪肾(去筋膜,细切)一对,葱白一握(擘碎),米(淘)三合。
上四味,以水三升半,(先)煮菖蒲,取汁二升半,去滓,入猪肾、葱白、米及五味作羹,如常法空腹食。
(《圣济总录》菖蒲羹)
20、石菖蒲治赤白带下:石菖蒲、破故纸,等分。
炒为末,每服二钱,更以菖蒲浸酒调服,日一服。
(《妇人良方》)
21、石菖蒲治中暑腹痛:石苗蒲根三至五钱。
磨水顿服。
(《江西草药》)
22、石菖蒲治霍乱吐泻不止:菖蒲(切焙)、高良姜、青橘皮(去白,焙)各一两,白术,甘草(炙)各半两。
上五味捣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十数沸,倾出,放温顿服。
(《圣济总录》菖蒲饮)
23、石菖蒲治噤口恶痢,粒米不入者:石菖蒲一两,川黄连、甘草、五谷虫各三钱.为末,蜜汤调送少许。
(《本草汇言》)
凡湿热痰浊蒙蔽清窍,症见身热,神昏谵语者,可与郁金、连翘、栀子等配伍;凡心气不足,健忘失眠者,可与人参、茯苓、远志等配伍;凡湿阻脾胃,脘腹痞满胀痛者,可与陈皮、香附、吴茱萸同用;该品辛散湿通,能除风寒湿痹,凡冷痹身痛者,可与乌头同用。
石菖蒲用药禁忌:
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石菖蒲;秦艽、秦皮为之使。
恶地胆、麻黄;石菖蒲忌饴糖、羊肉;石菖蒲勿犯铁器,令人吐逆。
石菖蒲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石菖蒲,属天南星科、菖蒲属禾草状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具气味。
叶全缘,排成二列,肉序(佛焰花序),花梗绿色,佛焰苞叶状。
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石菖蒲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石菖蒲的功效和作用
1、镇静安神,治失眠症。
石菖蒲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能够镇静、安神、催眠,对精神病患者有着一定的镇静和催眠作用;又有着芳香化浊、祛痰湿的作用,对于治疗痰热内扰引起的失眠症状有着显著的疗效。
2、理气活血,治关节疼痛。
石菖蒲味辛,可理气活血、祛风宣湿,常用于治疗风湿痹阻、关节疼痛、跌打损伤导致瘀肿疼痛等症,临床上常将鲜石菖蒲、生姜、栀子等捣碎,敷于疼痛局部,可消肿止痛;若将药捣碎后加适量白酒,在锅内炒热后再敷于痛处,效果更佳哦。
3、醒脾和胃,治湿困脾胃症。
石菖蒲内含挥发油,气味芳香,能够有效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抑制胃肠的异常发酵,所以它可以醒脾和胃助消化,可治疗湿困脾胃症。
临床实验中,常将石菖蒲、郁金、藿香等搭配使用,用于醒脾和胃,效果显著。
4、豁痰开窍,治癫痫症。
石菖蒲的气味芳香怡人,能够化湿浊,有豁痰开窍的作用,适用于痰湿蒙蔽、清阳不升而引起的神志不清、耳聋目昏、精神迟钝等病症,石菖蒲对于治疗癫痫症的疗效比较不错哦。
5、芳香辟浊,预防疾病。
石菖蒲气味芳香,可辟秽化浊,有解毒驱邪之功效,是自古以来就是劳动人民预防疾病的常用良药。
古人每到端午节就有用鲜石菖蒲、鲜艾叶挂在门窗上的习俗,作为预防瘟疫之用,这都是源于石菖蒲具有芳香辟浊、解毒驱邪的功效。
6、石菖蒲药用价值高,但它也有着一定的观赏价值。
石菖蒲叶丛翠绿,端庄秀丽,香气怡人,很适合水景岸边及水体绿化,是现代园林绿化中常用的水生植物,应用相当广泛。
并且石菖蒲还可作插花材料,利用其芳香特性还可制成香料或用以驱逐蚊虫,效果很不错哦。
石菖蒲的禁忌
石菖蒲全株有毒,尤以根茎的毒性最大,口服用量过多的话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幻觉。
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应该谨慎服用石菖蒲,以免病情加重。
我在这里提醒各位,是药三分毒,石菖蒲虽然药用疗效好,但因其含有毒性,取用时切记谨慎,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石菖蒲的形态特征
年生草本植物。
根茎芳香,粗2-5毫米,外部淡褐色,节间长3-5毫米,根肉质,具多数须根,根茎上部分枝甚密,植株因而成丛生状,分枝常被纤维状宿存叶基。
叶无柄,叶片薄,基部两侧膜质叶鞘宽可达5毫米,上延几达叶片中部,渐狭,脱落;叶片暗绿色,线形,长20-30(50)厘米,基部对折,中部以上平展,宽7-13毫米,先端渐狭,无中肋,平行脉多数,稍隆起。
花序柄腋生,长4-15厘米,三棱形。
叶状佛焰苞长13-25厘米,为肉序长的2-5倍或更长,稀近等长;肉序圆柱状,长(2.5)4-6.5(8.5)厘米,粗4-7毫米,上部渐尖,直立或稍弯。
花白色。
成熟果序长7-8厘米,直径可达1厘米。
幼果绿色,成熟时黄绿色或黄白色。
花果期2-6月。
石菖蒲的附方
①治癫痫:九节菖蒲(去毛焙干),以木臼杵为细末,不可犯铁器,用黑_猪心以竹刀批开,砂罐煮汤送下,每日空心服二、三钱。
(《医学正传》)
②治少小热风痫,兼失心者:菖蒲(石上一寸九节者),宣连、车前子、生地黄、苦参、地骨皮各一两。
上为末,蜜和丸,如黍米大,每食后服十五丸,不拘早晚,以饭下。
忌羊肉、血、饴糖、桃、梅果物。
(《普济方》菖蒲丸)
③治痰迷心窍:石菖蒲、生姜。
共捣汁灌下。
(《梅氏验方新编》)
④治温热、湿温、冬温之邪,窜入心包,神昏谵语,或不语,舌苔焦黑,或笑或痉:连翘三钱(去心),犀角一钱,川贝母三钱(去心),鲜石菖蒲一钱。
加牛黄至宝丹一颗,去蜡壳化冲。
(《时病论》)
⑤治好忘:远志、人参各四分,茯苓二两,菖蒲一两。
上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
(《千金方》开心散)
⑥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
朝差暮剧,暮差朝发,狂眩:菖蒲、远志各二两,茯苓、人参各三两。
上四味末之,蜜丸,饮服如梧子大七丸,日三。
(《千金方》定志小丸)
⑦治诸食积、气积、血积、鼓胀之类:石菖蒲八两(锉),斑猫四两(去翅足,二味同炒焦,拣去斑猫不用)。
上用粗布袋盛起,两人牵掣去尽猫毒屑了,却将菖蒲为细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或白汤送下。
(《奇效良方》)
⑧治风冷痹,身体俱痛:菖蒲(锉)、生地黄(去土,切)、枸杞根(去心)各四两,乌头(炮裂,去皮脐,锉)二两,生商陆根(去土,切)四两,生姜(切薄片)八两。
上六味,以清酒三升渍一宿,暴干,复纳酒中,以酒尽为度,暴干,捣筛为细散。
每服,空心温酒调一钱匕,日再服。
(《圣济总录》菖蒲散)
⑨治耳聋:菖蒲根一寸,巴豆一粒(去皮心)。
二物合捣,筛,分作七丸,绵裹,卧即塞,夜易之。
(《补缺肘后方》菖蒲根丸)
⑩治耳聋耳鸣如风水声:菖蒲(米泔浸一宿,锉,焙)二两,猪肾(去筋膜,细切)一对,葱白一握(擘碎),米(淘)三合。
上四味,以水三升半,(先)煮菖蒲,取汁二升半,去滓,入猪肾、葱白、米及五味作羹,如常法空腹食。
(《圣济总录》菖蒲羹)
石菖蒲的作用与功效禁忌石菖蒲的作用与功效禁忌介绍1、石菖蒲性温,味苦、辛,归心经以及胃经。
有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智的作用。
可以治疗痰湿秽浊之邪蒙蔽清窍导致的神志昏乱等。
还可以治疗湿浊中阻、脘腹痞满、胀闷疼痛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治疗噤口痢、健忘、失眠、耳鸣、耳聋、声音嘶哑、痈疽疮疡、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煎汤内服用量在3g-10g之间,一般无使用禁忌。
2、石菖蒲也是有禁忌的,比如阴虚阳亢的病人,或者烦躁、多汗、吐血和滑精的病人要慎服。
石菖蒲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的功效与作用、石菖蒲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肝肾阴虚,头晕耳鸣,惊悸失眠,赠你一味药平肝潜阳 养血安神
提起牡蛎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是什么?但是说另外一个名字——生蚝,可能大家就不陌生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生蚝和中药中的牡蛎往往是同一种品种,不一样的是生蚝常吃的是肉,而牡蛎入药常见的是壳
牡蛎在西方被称为“海之妇”,在日本则被称为“海之玄米”,《柔经》中称其为“海之神力”。最早入药可追溯到《神农本草经》时期
牡蛎是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主产于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全年均可捕捞
将牡蛎壳去肉,洗净,晒干入药即为生牡蛎。将洗净的牡蛎,放置在无烟的炉火上煅至灰白色,取出放凉,碾碎后入药则为煅牡蛎
牡蛎药性: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神农本草经》:味咸,平。主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鬼
下面来看看牡蛎的具体功效:
牡蛎咸寒质重,入肝经,有平肝潜阳之功,并能益阴,多用治水不涵木,阴虚阳亢
那么何为水不涵木呢?
水不涵木涵,滋润之意。肾属水,肝属木。当肾阴虚不能滋养肝木,则肝阴不足,虚风内动,故称水不涵木
现代人生活不规律,工作了一天晚上还不好好休息,经常是深夜还在刷手机。白天保温杯里泡枸杞,晚上熬夜,美其名曰:朋克 养生 。殊不知长期熬夜最伤肾阴;还有的人先天不足,从父母娘胎里就带了,如果禀赋不足,会容易肾阴不足
中医认为肾属水,肝属木,肾水生肝木,肝肾同源,长期肾阴不足就会导致肝阴不足。肝肾阴虚,阴虚自然阳亢,就会出现水不涵木,症见:眩晕耳鸣
牡蛎可以平肝潜阳,并能益阴,多用治水不涵木,阴虚阳亢,眩晕耳鸣之证,常与 龟甲、龙骨、白芍 等同用
如果是热病日久伤了津液,不能濡养经脉四肢,虚风内动,症见:四肢抽搐震颤。则与 龟甲、鳖甲、生地黄 等同用,以滋阴息风止痉
瘰疬 :生于颈部的一种感染性外科疾病。在颈部皮肉间可扪及大小不等的核块,互相串连,其中小者称瘰,大者称疬
症瘕痞块: 多指肿瘤、结节、淋巴结肿大、皮下脂肪瘤等等
现在越来越多人在体检时查出结节、脂肪瘤等,尤其结节好发于肺部、肝部、甲状腺等 ,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一般医生会叫你观察,定期检查
中医认为的 瘰疬痰核,症瘕痞块 形成主要与气结、痰凝、血瘀有关系。当肝气郁结进一步发展,损及脾气,脾胃运化失常,这时便会出现痰凝,或血行不利出现血瘀时,结节便会成形
所以在这里奉劝大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情绪要调理好,不要生气。长期的不良情绪会引起很多疾病。最近东航的事故告诉我们:比起生,一切都是小事!
牡蛎味咸,能软坚散结,治疗痰火郁结之痰核、瘰疬、瘿瘤等,常与 浙贝母、玄参 等配伍
血瘀气滞之症瘕痞块,常与 鳖甲、丹参、莪术 等药同用
如果问打工人最幸福的事,其中肯定会有累了一天晚上能美美地睡上一觉的,但是就连睡觉这么简单的事对某些人来说都是奢侈品
有些人晚上一睡着就做噩梦,梦见的不是故去的人就是被追赶,然后被吓醒;有的人一边做梦一边打把式,一晚上好不热闹
牡蛎质重能镇,有重镇安神之功,用治心神不安,惊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常与 龙骨、酸枣仁 同用
牡蛎煅后有收敛固涩作用,可用于多种滑脱不禁之证
如治疗自汗常与 浮小麦 同用;如果治疗盗汗常与 麻黄根 同用
煅牡蛎有止酸止痛作用,用治胃痛泛酸,可与 海螵蛸、瓦楞子、海蛤壳 等药同用
现代研究
镇静、抗惊厥、抗癫痫、镇痛、抗肝损伤、增强免疫、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抗胃溃疡等作用
牡蛎多糖具有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等作用
牡蛎肉
牡蛎又名海蛎子、蛎黄、蚝。性味:甘、咸,平
牡蛎肉有三大功效:
1.滋阴生津 用于津伤口渴、精少.等
2.养血安神 用于心血不足之烦热失眠,盗汗,心神不安
3.软坚散结 用于瘰疬,瘿瘤
从冬至到次年清明是牡蛎肉最为肥美、好吃的时候,谚云“冬至到清明,蚝肉肥晶晶”
牡蛎可以制成有名的调味品蚝油,蚝油不是油质,而是在加工过程中,蚝豉剩下的汤,经过滤浓缩后即为蚝油
牡蛎中含有大量的牛磺酸,颇为营养学家及临床学者所重视。牛磺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其对婴儿的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牡蛎肉中含大量糖原,糖原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能源,补充糖原可改善机体心脏及血液循环功能,并能增进肝脏的功能且具有保肝作用
牡蛎中的糖原还可直接为机体吸收利用,从而能减轻胰腺负担,故对糖尿病十分有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